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我国资本市场恢复建立,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是他们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成果的主要途径,更是他们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上市公司不断发生的信息造假、虚报、欺诈等问题暴露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现状,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旨在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采取和实施了诸多改革措施。其中2002年引入我国的审计委员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在财务报告、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方面有着显著的监督作用,对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来检验不同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重点考虑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身份(独立董事、来自管理层的非独立董事、不是来自管理层的非独立董事)、管理层干预董事任命(提名委员会中存在管理层成员)是否影响了审计委员会效率的发挥。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审计委员会特征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至2012年A股主板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检验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的结论与局限性,并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财务专业性能显著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除了独立董事财务专家,来自非管理层内部董事的财务专家同样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来自管理层内部董事的财务专家则没有这样的作用。(2)审计委员会中存在管理层成员会抑制审计委员会效率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另一方面以独立董事比例来衡量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治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3)不存在管理层提名董事的公司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财务专业性更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4)审计委员会规模、勤勉性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审计委员会中非独立董事的身份(是否来自管理层,是否是财务专家),比如仅研究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财务专业性(财务专家所占比例)对财务报告质量、盈余管理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细化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有关特征,扩展了审计委员会和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2)上市公司自身治理环境存在的漏洞可能会降低甚至抵消审计委员会监管效率,大多数国内研究文献对此给予的重视仍然不够。例如管理层干预董事任命对审计委员会影响的文献较少,本文从信息披露质量角度丰富了这一研究,为审计委员会制度改革和提名委员会制度改革提供有用经验证据。(3)本文研究结论对未来公司治理改革,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制度改革和成员甄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