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愈来愈多的农民工流入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一个重要表现,跟随民工涌入城市的大量同住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已有20余年。国内学界对之的大量研究和呼吁对推动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2004年上海公立学校开始接纳民工子女。同住民工子女在教育中的社会融合情况应成为我们关注的下一个焦点。本文对上海市三所公立学校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了解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上力图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和实证调查基础上把与社会融合相关的主要因素分为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和消费融合四个大类。本文在总体概述之后分章对民工子女在四类因素上的现状和问题分别给予了详细论述。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民工子女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融合,但整体状况有待改善;当在沪时间达到一定限度后,同住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会出现下降趋势;混合编班与单独编班对民工子女社会融合而言在不同情况下各有利弊,不能简单断言孰好孰坏;家庭经济状况对民工子女消费融合有一定影响;性别和成绩对同住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存在显著影响。相对而言,在社会融合的四类因素中,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较好,文化融合和消费融合较差。访谈进一步发现,对民工子女的歧视、不能在上海考高中、交不到真正上海本地学生朋友是民工子女感.到不能融入上海社会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做了深入思考,并为如何进一步促进同住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我们不仅要使同住民工子女有机会享有与城市孩子同质的教育条件,还要使他们真正享有同等的教育水平,为他们营造一个公平、亲切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住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问题涉及面广,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协力推进,也只有这样,同住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才能得以较好实现,同住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享有同等质量教育也才‘能被赋予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按照文化的结构来说,有物质文化、关系文化、观念层面。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之父,超验主义思想是美国文化独立的一杆大旗。在创立和形成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爱默生及其同仁放眼世界,在世界文化视
"中华匠道"一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的高度凝练。其与外来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相比,更鲜明地表现为三位一体地追求匠技之精、匠德之善、匠人之美的三重境界,这不仅
《形势解》是对《管子》“形势”篇的详细解说,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形势解》认为“道”和“天道”是君主治国的根本依据,君主行“道”、效法“天道”在根本上就是要遵循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山房随笔》是一部记载宋元文学史料的集子,所记多与诗歌有关,书中有十余处涉及了对诗歌的接受,而每处都包含了接受主体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书中出现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词,是接
动画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视觉形态,具有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从内容题材上看,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向人们传达题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寓
清末,山东灾民与铜山、沛县居民因开垦湖滨荒地发生矛盾,新团与相邻的刘庄寨争斗,酿成群体性流血事件,沛民“京控”,新团被官府平毁。新团事件是典型的群体性事件,在此事件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视觉化传播有了更高需求,视觉信息以及形象越来越丰富。在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视觉艺术形象的展现有了诸多空间,信息的加工更加注重图像化,广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外语词。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名词性外语词占绝大多数,能够体现权威媒体使用外语词时遵循客观、规范的原则,同时权威媒体使用外语词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