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罗布麻总黄酮(TFF)标准色谱指纹图谱,对TFF进行抗血栓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过程研究,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体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培养研究TFF及其主要成分金丝桃苷(hyperin)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HU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HPLC-DAD法建立TFF标准色谱指纹图谱,确保为后续药理试验和作用机理探讨提供质量均一、稳定可控的供试样品;(2)通过大鼠静脉血栓模型实验,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栓模型实验,小鼠凝血时间测定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放免法对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的测定来研究TFF的抗血栓作用;(3)通过HPLC, LC/MS/MS及UPLC/MS/MS技术,研究TFF在大鼠胃肠内的吸收与转化、研究口服和静注给药TFF后大鼠血浆和血清相关成分及初步药代动力学;(4)建立过氧化氢诱导的HUVECs凋亡模型,采用MTT观察不同浓度TFF和Hyperin对HUVE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HUVECs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及ROS释放的影响,AO/EB染色法观察对HUVECs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培养液中NO和SOD的活性、MDA和LDH的含量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对NF-κB和VEGF的表达的影响,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F和TFPI的浓度的影响;(5)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新型荧光染料Flou3-AM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以罗丹明123作为染料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采用RT-PCR检测Caspase-3、Bcl-2、Ba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Cyt C、Caspase-9和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探讨TFF和Hyperin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1)建立了TFF标准指纹图谱,以金丝桃苷为参比峰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与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的罗布麻叶药材图谱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专属性强,可全面控制TFF的质量,确保为后续药理试验和作用机理探讨提供质量均一、稳定可控的供试样品;(2)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中,TFF具有明显的抑制静脉血栓的作用,其中高、中剂量组血栓干重与湿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血栓湿重的抑制率分别为73.0%,83.4%;不同剂量的TFF对胶原-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血栓性偏瘫或死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各给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实验中,TFF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影响小鼠的凝血功能(p<0.05),能显著延长家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0.05),提示TFF可能通过抑制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抗凝血作用;对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FF中、高剂量组使大鼠血浆中TXB2含量明显下降,6-keto-PGF1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3)以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为考察指标,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通过HPLC测定灌流TFF前后两成分的含量,计算其在胃肠中的吸收率,结果在大鼠胃中2h的平均吸收率:金丝桃苷为36.92%,异槲皮苷为36.49%,在大鼠肠中2h的平均吸收率:金丝桃苷为47.7%,异槲皮苷为48.25%,表明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在大鼠胃肠部均有吸收,但两成分在肠部的吸收比胃部较好;通过检测静脉及口服给药TFF后大鼠血浆中有关物质,结果大鼠静脉给药5分钟和15分钟后大量测到异槲皮苷和金丝桃苷,同时也检测到少量的槲皮素二项结合物(槲皮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和硫酸酯化结合代谢产物)。口服给药TFF后于15分钟和4小时在血中没有发现异槲皮苷和金丝桃苷,但却发现大量槲皮素的二相代谢产物;通过检测静脉及口服给药TFF后大鼠血清中有关物质,结果两种给药途径血清成分有很大差别,口服给药30min血清中总黄酮的主要成分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均未以原型成分出现,提示发生了转化,而静脉给药30min后血清中可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原型成分,以及口服后出现的一些成分,表明静注给药部分发生了转化。并根据相应的质谱图m/z结合文献初步推测可能含有的成份有:槲皮素、槲皮素+葡萄糖醛酸、酸化的三叶豆苷(或紫云英苷)、柽柳素、柽柳素-7-O-葡萄糖醛酸等,转化途径可能有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酯化等;初步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未经水解的血样中测到的槲皮素浓度很低,而水解后的同一批血样中测到了大量的槲皮素,推测水解后测到的大量的槲皮素是由吸收入体的异槲皮苷和金丝桃苷(槲皮素糖苷成分)或槲皮素代谢物所贡献的。比较水解后口服和静脉给药槲皮素的曲线下面积,得到体内黄酮类化合物总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9.8%。(4)终浓度为200μmol/lH2O2可明显诱导HUVECs形成包括细胞固缩,染色质凝聚等特征的凋亡模型,为进一步探讨TFF和Hyperin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提供手段;MTT、FCM等方法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比,H2O2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可诱导产生大量的ROS,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L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VEGF表达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的TFF和Hyperin作用后,均能明显抑制和改变H2O2引起的上述改变(P<0.05或P<0.01)。表明TFF和Hyperin对H2O2引起HUVECs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确切的抗氧化作用及调节NF-κB和VEGF的表达有关;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F和TFPI的浓度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TFF和hyperin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2O2刺激引起的TF含量升高,而TFPI的变化与TF相反(P<0.05或P<0.01),这种变化也可能是TFF和Hyperin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之一;(5)与正常组比较,H2O2作用后的HUVECs胞内Ca2+严重超载,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Bax基因表达明显增加,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小,Caspase-3,Caspase-9和Cyt 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证实H2O2通过激活经典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与文献报道一致。给予不同浓度的TFF和Hyperin作用后,与H2O2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抑制H2O2所引起的HUVECs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能明显促进Bcl-2基因表达,减少Bax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的通透性,恢复氧化损伤降低的膜电位(P<0.05或P<0.01),同时能明显降低Cyt C,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5或P<0.01),表明TFF和Hyperin可能是通过抑制Ca2+超载,促进Bcl-2表达,减少Bax的表达,抑制Bax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使得线粒体通透性降低,膜电位得到恢复,阻止线粒体Cyt C的释放,阻止了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从而通过阻断线粒体凋亡通路来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结论(1)建立了TFF标准指纹图谱,为后续药理试验和作用机理探讨提供质量均一、稳定可控的供试样品提供保障;(2)通过抗血栓主要药理学研究,证明TFF具有确切的抗血栓作用;(3)采用HPLC、LC/MS/MS及UPLC/MS/MS技术基本阐明了TFF给药后体内的吸收转化及代谢过程等,初步探讨了TFF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4)确证了TFF和Hyperin对H2O2引起HUV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确切的抗氧化作用及调节NF-κB和VEGF的表达有关,也可能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F和TFPI的浓度变化有关;(5)研究证实H2O2主要通过激活经典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故本文重点探讨了线粒体途径Caspases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表明TFF和Hyperin可能是通过抑制Ca2+超载,促进Bcl-2表达,减少Bax的表达,抑制Bax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使得线粒体通透性降低,膜电位得到恢复,阻止线粒体Cyt C的释放,阻止了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从而通过阻断线粒体凋亡通路来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