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在达标排放。由于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种类繁多,存在处理水平良莠不齐、运维困难且成本较高等问题,出水一般很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即使达到排放标准,尾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仍存在很高的潜在污染风险。农村生活污水几乎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氮磷资源丰富,从长远来看,利用农田的土壤-植物系统消纳农村生活污水是污水处理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农田灌溉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的污水消纳措施,但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污水水质水量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亟需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灌溉对作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探讨不同处理程度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消纳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结合大田验证试验,研究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储蓄的调节池原水(原水)、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厌氧出水)、处理设施排放的尾水(尾水)三种不同处理程度进行农田灌溉消纳对作物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探讨农田消纳的可行性。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室内试验中,与清水灌溉的对照相比,使用不同处理程度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灌溉消纳处理后,空心菜生物量显著增加25.59%~38.28%;其中原水农田消纳方式虽产量最高,但空心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导致品质下降的风险最大。在大田验证试验中,与进行正常农事操作的对照相比,使用不同处理程度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灌溉消纳处理后,萝卜和玉米产量分别显著增加49.01%~50.67%、16.48%~21.69%;其中厌氧出水农田消纳方式产量最高且对萝卜和玉米品质无显著影响。(2)不同消纳处理对土壤特性总体影响不大。不同处理程度污水进行农田消纳处理后未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的显著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也不显著。(3)在室内试验中,生活污水经过植物-土壤系统的吸收和转化,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说明农田土壤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消纳吸收作用。(4)经过污水消纳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在门、属水平上优势细菌组成结构基本未发生改变。但在室内试验和大田验证试验中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菌属分别有16种、3种,说明全开放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缓冲能力更好。(5)在室内试验中存在显著差异的16种菌属中,其中有6种土壤有益菌,包括4种内生菌Solirubrobacter(土壤红色杆菌属)、Meso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Variovorax(贪嗜菌属);1种粘细菌Haliangium(海洋粘细菌);1种生防菌Lysobacter。与其它处理相比,厌氧出水农田消纳方式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菌属种类最多,有3种,分别是Bradyrhizobium、Variovorax、Haliangium,其中Haliangium表现与大田验证试验结果一致,说明厌氧出水进行农田消纳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有益菌属的生长。综上所述,厌氧出水农田消纳方式更为合理,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有效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对作物品质和土壤特性无显著影响,为实现以厌氧出水为再生水源进行农田灌溉的农村生活污水消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