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和深度学习的非视距信号识别与PPP-RTK性能优化

来源 :韩新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是GNSS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主要技术之一,具有单机作业灵活,定位精度高的优势,但传统PPP技术依然存在着收敛时间较长的问题,无法满足动态应用的需求。为克服PPP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PPP-RTK方法,通过利用地面参考网提取精确的大气改正数,区域用户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进而在瞬时或数秒内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然而,尽管GNSS定位算法发展迅速,其定位性能依然严重受限于接收机所处的环境条件,特别在城市复杂环境下,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信号极大影响GNSS快速精密定位性能。因此,面对在城市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快速定位的迫切需求,并针对遮挡环境下非视距观测影响,本文围绕城市复杂环境下NLOS信号识别与PPP-RTK定位优化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多个城市典型场景下的动态车载数据,评估分析PPP-RTK快速精密定位方法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的性能与表现,并讨论了GNSS半遮挡环境下NLOS信号对PPP-RTK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视野开阔的场景中,PPP-RTK定位精度稳定保持在厘米级的水平,固定率高于95%,但在半遮挡场景下,PPP-RTK的定位性能显著下降,定位精度由厘米级下降至分米级水平,同时模糊度固定率下降,城市峡谷、林荫和桥梁遮挡环境下固定率下降至88.95%、74.49%、71.69%,另外定位稳定性与可靠性下降,定位结果飞点和粗差增多。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对比视距(Line-Of-Sight,LOS)、非视距环境下的观测数据和定位结果,分析NLOS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NLOS信号会导致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强度降低,信号质量变差,同时会伴随伪距噪声和周跳发生率增大;在定位结果方面,NLOS信号会引入较大的测距误差,导致参数解算不准确,浮点模糊度精度变差,从而使模糊度容易固定失败或固定错误,出现定位精度变差或定位序列出现粗差的情况。(2)利用视觉传感器可以有效感知周围遮挡物几何分布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鱼眼相机拍摄的天空图像识别NLOS信号的方法。结合GNSS观测设备、惯性传感器和鱼眼相机来获取定位点周围近似半球的环境遮挡情况以及卫星和接收机间的通视关系。首先对场景模型进行构建,提出一种有效的分割鱼眼图像中遮挡区域和天空区域的方法,并基于IMU传感器所提供的位姿信息对图像进行矫正,构建卫星坐标投影模型。最后结合场景模型对卫星可视情况进行分析判断。(3)基于NLOS识别信息对PPP-RTK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分别从观测值层面和模糊度固定层面抑制NLOS的影响,提升PPP-RTK抗多径性能。基于多个城市典型场景下的实测数据,评估优化后的PPP浮点解、PPP-RTK固定解的定位性能提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测量型接收机,PPP浮点解优化后有91%的场景的定位精度得到提升,在遮挡严重的城市峡谷和桥梁遮挡场景下,定位误差分别从7.08m和5.90m减小至3.71m和2.89m,精度提升幅度为47.9%、51.0%。对于消费级接收机,82%的场景的定位性能得到提升,连续过桥和林荫场景提升效果最为明显。通过PPP浮点解实验证明了观测值层面削弱NLOS影响的有效性后,进一步结合模糊度固定优化策略,探索PPP-RTK固定解的定位性能优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测量型接收机,优化后有64%的场景的定位精度得到提升,其中定位性能改善明显的双边遮挡、城市峡谷、桥梁遮挡场景的定位误差分别从1.69m、1.89m、1.41m减小至1.42m、1.60m、1.02m,对应的精度提升幅度分别为16.0%、15.3%、27.7%。对于低成本接收机,有73%的场景性能得到了提升,其中连续过桥、城市峡谷和林荫场景的定位性能提升明显。(4)基于鱼眼图像的NLOS识别方法虽然有效,但需借助外部设备,其实用性受到限制,因此考虑联合NLOS信息与GNSS特征值,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NLOS信号识别方法。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端到端的具有非线性建模能力的LOS/NLOS信号分类网络,并基于城市车载数据对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评估,同时将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这两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分类结果作为对比。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分类性能优于机器学习,分类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分别为88.3%、80.6%、59.2%。进一步将神经网络识别的NLOS信号应用于实际的PPP-RTK定位解算中,验证识别结果的正确性与可用性。分别对四组测试数据集场景进行PPP-RTK定位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视觉与神经网络识别出的NLOS信号对应的定位解算结果大致相同,定位精度和平稳性均优于不顾及NLOS误差的PPP-RTK结果。其中城市峡谷、双边遮挡和桥梁遮挡场景下神经网络NLOS识别结果对应的定位精度分别提升15.8%,11.1%和42.8%,证明了该信号分类模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技术,都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随着云技术的应用,各种智能终端实现互融互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实现了互动式实时展现,对教育领域而言,其不仅能整合教育资源,还能实时跟踪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大数据提出学习意见,教师教学将会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在国家“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更高更细,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特点,探讨基于云技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以有
期刊
桂林两江平话中存在一类“着”字被动句,其基本结构为“NP1+着+NP2+VP”。在感情色彩方面,常表示消极意义。在两江平话中,被动标记“着”发生语法化的环境为“着+NP+VP”,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遭受”义动词>次动词>被动介词。“着”的产生或不晚于唐五代时期,两江平话中的被动标记“着”可能是对唐代“着”字被动句的遗存。
期刊
<正>为充分适应智慧育人场景下的多元需求,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模式的多元优势,积极创新英语教学体系。本文将结合《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分析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模式的融合优势及价值解读,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模式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正>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土、热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那”是壮语,意为水田、稻田,“那文化”就是壮族的稻作文化。隆安“那文化
期刊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投影仪的使用、幻灯片的使用、交互式白板的应用逐渐发展到现在以数字化教学为平台的多媒体终端系统,这种信息技术元素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优化作用,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推动了学生英语研究兴趣的发展。文章主要对融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进行了研究。
期刊
课堂教学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性和迁移性。信息技术的交互性、集成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其能将信息和知识更直观、更高效、更富感染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本文从语言情境创设、学习过程设计、资源支架搭建方面探讨如何融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实践,引领学生经历真实且有挑战性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生素养的培养。
期刊
随着海南离岛免税商品销售发展日趋受到国内外的关注,销售量不再是考量其发展的唯一标准,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日益攀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网络文本分析法对三亚国际免税城服务质量进行研究,抓取“大众点评”上关于三亚国际免税城评价数据并进行分析,结合评价实际情况,发现三亚国际免税城服务质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
期刊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商业综合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从空间、交通以及功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在概述商业综合体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旨在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
期刊
<正>虽然现今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纵观现有课堂,大部分都呈现出表面热闹、学生实则消极沉默的现象。统计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表情呆滞、默不作声的学生逐渐增多。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沉默。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学节奏,无法及时掌握教师新授的知识,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无应答。
期刊
<正>【教材分析】《牛和鹅》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主题的第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我"刚开始不怕牛怕鹅,在放学路上被鹅追赶,最后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而批注作为一种阅读的方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