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nSAR的欺骗性干扰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雷达成像技术的新发展,是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基础上,通过相位干涉,得到成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程三维图。InSAR继承了SAR的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等优点,在军事、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由于它在军事方面的显著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和加强对InSAR干扰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InSAR的工作原理和成像数据处理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对InSAR的欺骗性干扰技术,对虚假场景干扰和弹射式干扰进行了干扰仿真成像。针对InSAR干扰的特点,给出了干扰效果评估指标。最后给出了两种干扰的产生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虚假场景干扰能有效地遮盖SAR图像对配准后形成的干涉条纹图,使其无法得到真实的高程信息;弹射式干扰不仅能改变原地形的“指纹”特征,而且能产生新的干涉条纹,对InSAR具有更强的欺骗效果。
其他文献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繁荣期.发生了众多流行音乐文化事件,笔者经过诸多方式的搜集,现整理出以下几条史料并进行简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试验所用乌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分别取自在河北省白洋淀,山东省平原县和湖南省洞庭湖三个地区,采集到野生群体(白洋淀、平原县和洞庭湖)乌鳢标本共计104尾,养殖群体(白洋淀
“阿依阿芝”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婚嫁仪式中经常演唱的一首哭嫁歌.故事叙述了彝族女性阿依阿芝婚后的悲惨遭遇,在彝族文学以及彝族音乐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
期刊
作为地方器乐流派,“秦筝”的演奏技艺个性鲜明,音色音响独特,慷慨激昂,跌宕起伏,又能凄婉悲怆,感天动地,几代琴家多是集演奏、创作、理论的技艺于一身.因而,这一地方器乐流
期刊
西周将巴蜀地区视为中原之外的“夷族”,其音乐由鞮髅氏掌管,它在长期与各地交流过程中形成其特色鲜明的青铜乐器.青铜乐器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地位象征,为巴蜀族人所重视
期刊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988年-2002年收集的来自全国的30个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语前性耳聋患者的SLC26A4基因的8个
近些年来,复杂网络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研究发现,复杂网络通常呈现出社区结构特性,因此,如何在实际网络中高效地发现社区结构成为近年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