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政府需要在分析产业转移条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寻科学的产业布局、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合理的产业转移策略,研究出不同产业和企业的最佳转移方式和时机,以产生最优社会福利。文章从定性分析方面,归纳了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产业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空间布局。对产业转移的历史、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予以描述,概括了我国的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介绍国外在推动产业转移方面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广东的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及产生的效应作为案例,深化对产业转移的政策推动机制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政策与要素流动的相互关系,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的政府财政竞争模型,政府通过补贴(税收)和公共品两种政策工具实施政府策略,给定各参数具体赋值,可得出均衡状态下各政策变量以及要素回报的值。构建一个只包括熟练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分析了在政府不干预劳动力流动和政府政策干预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的区域效应。然后研究了引入异质性企业的自由资本流动模型,分析了当企业在劳动生产率存在异质性时的反集聚补贴对企业转移的影响,得出在政府政策干预和不干预情况下的区域均衡和企业转移情况。产业转移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利益主体,本文分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区别于传统的产业转移利益博弈模型中产业转出地和产业转入地之间的讨价博弈,分别构建了产业转移中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策略博弈模型和政府、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三方博弈模型,并得出相关结论。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处于持续调整状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策略并载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则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过程。本文将政府政策、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纳入同一框架予以分析,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