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纳米线阵列三相界面构建及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是一种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兴传感技术。该传感技术是基于光响应材料受光照激发后产生的光生电荷与待测物质直接或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待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光电化学生物传感不仅具有电化学生物传感经济、灵敏、便携等优点,而且由于分析过程中将激发信号与检测信号完全分开,即以“光激发-电检测”的模式工作,显著降低了背景噪音,与单独电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以及更低的检出限的特点。由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氧化酶为生物识别元件构建的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关注。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氧化酶将底物催化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以进一步与光生电子或空穴反应产生光电流信号。根据这一原理,众多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传感器件,但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中不少核心问题仍有待解决,如:氧化酶催化反应界面氧气浓度低且易波动,严重制约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和传感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光响应电极当中光生电荷传输速率慢、收集效率低也限制着光电化学反应效率。而氧化酶催化反应和光电化学反应效率共同影响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线性检测范围、灵敏度和最低检出限等性能。在本论文中,主要通过对传感器催化反应界面微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一方面利用人工超疏水材料表面特殊的浸润性构建固-液-气三相界面为气体反应物(氧气)提供传输通道,进而提高并稳定氧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另一方面利用具有快速电荷传输性能的一维单晶纳米光电响应材料提高载流子传输速率和收集效率,进而提升光电化学反应效率。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构建了基于过氧化氢氧化或还原反应为原理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以葡萄糖检测为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在透明的导电玻璃基底上合成了分立的一维单晶TiO2纳米线阵列,疏水化处理后于阵列顶端修饰氧化酶,构建了具有固-液-气三相反应界面的酶生物传感电极。其中固-液-气三相界面微环境的引入使得酶催化反应所需氧气可以从气相通过纳米线之间的间隙直接传输到催化反应活性位点,从而保证反应界面微环境中恒定的高氧气浓度,通过改变氧气的传输通道提高并稳定了酶催化反应动力学。以传感检测葡萄糖为例,所构建的固-液-气三相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比固-液两相体系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并且检测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另外,一维单晶纳米线结构具有快速的电荷传输能力,使得纳米线组装的传感电极与传统纳米颗粒堆积而制备的光电化学传感电极相比,传感检测葡萄糖的灵敏度提高了近13倍,最低检出限降低了 32倍。该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同样可以实现对其他物质的传感分析。(2)合成了一维单晶TiO2纳米线阵列,通过吸附-还原的方法在其表面修饰了Au纳米颗粒,得到了 Au纳米颗粒修饰的一维单晶TiO2纳米线阵列(Au-TiO2)。在对Au-TiO2疏水化处理并修饰氧化酶后得到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固-液-气三相界面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Au纳米颗粒可以利用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有效地吸收可见光产生空穴与氧化酶催化反应产物过氧化氢反应;超疏水一维单晶TiO2纳米线结构不仅为酶催化反应提供氧气传输通道,而且为光生电子提供最直接的传输通道;两者的协同作用获得了高性能的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此外,本工作中将可见光取代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源提高了酶传感器的稳定性。(3)制备了以一维TiO2纳米线为光阳极,以超疏水一维TiO2纳米线固-液-气三相酶电极为生物传感阴极,组装了基于还原法检测氧化酶催化反应产物过氧化氢为原理的光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其中一维TiO2纳米线光阳极可以有效地吸收入射光,产生的光生电子可以自发地向传感阴极转移并还原过氧化氢。具有固-液-气三相反应界面的生物传感阴极可以使氧气快速的从气相传质到酶反应区域,从而使得界面氧气浓度以及背景光电流保持恒定,为还原法准确检测过氧化氢奠定了基础。以葡萄糖传感检测为例,该三相酶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可达到60 mM,与两相体系相比,该性能提高了 100倍;与纳米颗粒体系相比,其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下限优势更为显著。通过阴极还原的方式对待测物质检测还可以有效避免一系列内源性或外源性易氧化物质的干扰。通过改变三相酶电极中氧化酶的种类,可以实现蔗糖和乳酸等物质的传感检测,验证了传感体系的普适性。另外,本工作中所构建的传感器可在无偏压的条件下对待测物进行分析,有望在可穿戴设备等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Lung neuroendocrine tumor)来源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肺神经内分泌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组成。肺神经内分
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热效率较高、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热力机械。柴油机优秀的工作性能使其成为优选动力源。随着世界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研究缸内传热过程以获取改善柴油机工作指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内燃机研究者的探索主题之一。论文以1105型柴油机为计算模型在KIVA-3程序的计算平台上,对柴油机从进气门关闭到排气门开启之间的缸内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整个燃烧
自国家开展高分对地观测重大专项以来,遥感监测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建筑、环保监测、海洋保护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由于遥感数据在远距离传输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丢失、扩散或泄露的危险,而依赖目前已有的遥感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无法有效的保护和阻止遥感数据窃取、传播等非法行为。因此,基于已有遥感数据和数据安全策略,完善相关的遥感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力灵活性资源调控的市场机制成为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分别从市场机制、供给侧策略
我国地形复杂,高原面积广阔,大气压力、空气密度、含氧浓度会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会影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造成发动机热流量分配存在差异。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高温现象,高的环境温度使换热器散热能力下降、发动机热负荷增加,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与可靠性。因此,高温、变海拔环境下的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发动机性能发挥的关键性问题。开展高温、变海拔柴油机传热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对发动机热负荷
如今,油气管道行业发展迅猛,管道质量影响到油气输送安全,通过对管道进行探伤检测可对管道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无损检测可在不损伤管道的前提下进行质量评价,其中,X射线检测相较于其他检测方案具有拍摄成像快、评片成本低、识别准确率高、适用范围广、不受环境限制等优势,是焊缝缺陷检测领域的主要检测方式之一,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方面,受硬件设施等因素所限,图像对比度低,受噪声影响,导致缺陷与噪声重叠,背
卫星红外透镜系统研制过程中需要满足常温高精度装调、低温高稳定性支撑及高质量成像要求,并且透镜组件部分不允许实施低温化处理,因此需要透镜支撑装置卸载透镜组件之间由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本课题研究的柔性卸载结构是透镜支撑装置重要组成元件,不仅用于卸载镜框主体与外部支撑之间的应力,还可以消除固定镜框时产生的安装应力,对提高透镜面形精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本文针对柔性支撑结构开展以下研究。首先,根据柔性卸
敏捷开发的兴起导致Web应用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更新迭代极其频繁,同时,Web应用规模和系统复杂度逐步增加,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测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自动化测试成为各个企业的迫切需求。主流商业自动化测试工具普遍存在成本高、复杂度高等问题,开源自动化测试工具存在耦合度高、脚本复用率低、适用性低等缺点。因此,搭建一个灵活、易用、轻量级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能够较好地解决Web功能测试以及
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深度分割(depth segmentation)技术被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深度分割目的在于将处于不同深度(depth)的目标划分为深度连续的独立区域,以便对三维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该技术在机器人抓取、人脸识别、伪装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分割技术呈现出算法框架复杂、计算消耗大、成本高等特点,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深度分割技术在
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是水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水体初级生产力、富营养化等有着重要意义。内陆水体chla的定量反演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大洋水体不同,内陆水体由于大量陆源物质输入,水体成分复杂,尤其是悬浮物(suspended matter,ss)、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soluble organic matter,CDOM)对chla反演研究产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