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8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一、探讨合并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二、明确卵圆孔未闭在青年卒中发病病因的地位;三、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对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漏诊,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筛选出合并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分析此7例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诱因、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青年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系统讨论。结果1.病例一般情况:本研究7例病例,男性6例(86%),女性1例(14%),年龄在16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2.发病诱因及基础疾病:7例(100%)患者均为急性起病。3例(43%)起病前处于安静状态未发现明显诱因,3例(43%)患者发病于活动后,1例发病于睡眠状态中。高血压病史1例,偏头痛史1例,吸烟史1例。3.临床表现及NIHSS评分:3例(43%)表现为头晕伴恶心呕吐,5例(71%)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5例(71%)有肢体乏力麻木症状。7例患者的NIHSS评分依次为12分、5分、3分、3分、3分、2分、2分,1例因插胃管12分。4.辅助检查:常规血液检验:7例(100%)患者的TC、TG及HDL基本正常,2例(29%)患者LDL略高于标准值。4例(57%)HCY较高,属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范畴。2例(29%)患者D-D较高,其余均在标准范围内。7例(100%)患者的HB基本正常,但都处于上限。其余血常规、血沉、凝血系列、肝肾功、血生化、肿瘤标记物、风湿系列等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7例患者行颅脑磁共振,2例(29%)表现为基底节区片状梗死灶,2例(29%)梗死灶位于延髓,3例(43%)表现为多发部位脑梗死。7例(100%)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结果均为阳性。5例(71%)行经食道心脏超声,其中4例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1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29%)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右向左的分流,即卵圆孔未闭。5.治疗及预后:7例(100%)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促进循环及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例患者(100%)院外均口服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至6个月,均未再发生脑卒中,且无明显后遗症。结论1.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起病形式多种多样,与其他原因所致卒中无区别,前后循环的症状均可作为首发症状;2.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临床特点较其他原因所致的卒中,轻型卒中较多见;3.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可表现为多发片状梗死灶,也可表现为仅累及单侧血管的单个病灶;4.对于45岁以下原因不明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筛查时,除常规血液及影像学检查外,应把TCD发泡试验、经食道心脏超声及声学造影作为常规检查;5.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行经皮封堵是目前较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青年卒中的患病率较前有所增长,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青年卒中的病因诊断,应考虑到卵圆孔未闭的情况,注意筛查避免漏诊误诊。对于病因明确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可采取封堵治疗,较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可治愈且预后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影响不同程度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了解严重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前后月经变化情况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产后一年月经的影响,为防治严重产后出血提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TSP-1表达是否增高,是否导致活性TGF-β1增高,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从而为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