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 3期以来南极罗斯海生产力和深海通风演变的沉积记录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大洋因其面积广阔等优势,能够存储更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CO2),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在研究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罗斯海是南大洋第二大边缘海和深层水的来源之一,通过对该海域的古海洋与碳循环的研究,有利于更有效地推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和全球气候变化。本研究对象为罗斯海陆坡和海盆区的3个插管沉积物岩芯(BC008、BC010和BC006)和1个柱状沉积物岩芯(GC16)。通过测试AMS14C年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比值(Nps-δ18O、Nps-δ13C)、粒度、冰筏碎屑(Ice-Rafted debris,IRD)、总有机碳氮(TOC、TN)及其同位素(δ13Corg、δ15Norg)、生物硅含量等指标,并对GC16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地球化学扫描,分析海洋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s 3,MIS 3)以来罗斯海海域的沉积动力环境、有机质来源及古生产力变化、深海通风状况和氧化还原状态演变,验证其对大气CO2的影响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罗斯海外陆架区的底流和海冰活动均较为活跃,尤其在29 ka BP左右和14.0ka BP以来,有机质来源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22.3 ka BP至冰消期,海源有机质贡献略高,全新世以来,随着全球温度升高,冰架崩解,海冰活动增强,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古生产力特征表现为:MIS 3期由于沉积动力相对较弱,生源组分被较好地保存下来,生产力较高;LGM时期生产力显著降低;进入冰消期生产力有所提升;全新世以来,受到较强海冰与底流的作用,生产力较低。此外,在冰消期,该海域深海通风增强,在约16 ka BP最为剧烈,对该时期大气CO2浓度的上升起到一定贡献作用。其主要触发机制可能为两极跷跷板效应,导致南北两极热量分布不均,进而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强度和南半球西风带(Southern hemisphere Westerly Winds belt,SWW)位置及强度的变化,进而驱动南大洋深层水上涌。LGM时期罗斯海底层水含氧量相对较低,深层水中再矿化碳的储存增加;MIS 3期、海因里希1期(Heinrich-Stadial 1,HS 1)和新仙女木时期(Younger Dryas,YD)底层水氧化条件增强,可能与深层水上涌有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水库蓄水、油气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诱发地震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选取三峡水库和吉林松原油田两个典型人类活动区开展地震活动研究,2014年3月27日和3月30日三峡秭归地区分别发生M4.5和M4.7地震,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23日,吉林松原地区接连发生了5次M≥5级地震。秭归和松原研究区均属于弱震区,分别有水库蓄水和油田开采的人类活动。本文分别以上述两个震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序列的库仑应
由于印度板块碰撞欧亚板块,使得藏南地区产生了众多独特的构造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北向拉张裂谷,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块体运动、地震发生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大地测量与地质资料的缺乏,对于藏南区域的裂谷带在地质构造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仍然有限。本文以甲岗-定结断裂为切入点,结合使用InSAR和GPS数据,明确该断层地震危险性、闭锁深度、滑动速率,以及相邻块体的旋转速度、运动速度,深入探究藏南区域的构造特征。20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和危害性位于其他自然灾害之首。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在地震灾害下的暴露程度正在急剧增加,人类社会面临的地震风险正逐步增大。因此,及时、有效地评估城市变化导致的地震灾害风险变化,对于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震灾害风险主要由地震灾害的危险性(hazard)、承灾体的暴露性(exposure)和易损性(
大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应力扰动会使地下岩石产生形变响应,从而导致长期的地表震后变形。目前认为,控制地震震后形变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包括断层面上的无震蠕滑、区域下地壳上地幔粘弹性松弛效应和孔隙弹性回弹等。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大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形来探测震后动力学过程,从而有效约束区域岩石圈流变结构和发震断层的摩擦特性。2015年4月25日,Mw7.8尼泊尔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带上,是过去8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使得青藏高原急剧隆升,地壳增厚并发生南北向缩短和东西向挤出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向东运动的物质受东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华南等坚硬地块的阻挡,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复杂构造带,称为南北构造带,因其地震分布密集且强度大而又称为“南北地震带”。因此,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物质运移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活动机制、揭示该区域地震孕育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暴雨发生概率的增加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洪涝灾害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价排水管网在洪水过程中的性能,模拟洪水演进过程、积水面积和积水深度,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耦合高精度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提出4种表征管网排水能力的虚拟入渗方法[雨水井入渗法(RIA)、只在道路上入渗的方法(CIR)、在所有土地上入渗的方法(CIA)和降水率折现方法(D
海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陆源、生源、自生源和火山源等多种自然过程的贡献,蕴含了丰富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认识和理解海洋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内容。由于样品缺乏,目前对北太平洋皇帝海岭表层沉积物的组成、空间分布规律及物质来源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该研究通过对皇帝海岭50个表层全样沉积物的粒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CaCO3含量,30个表层沉积物细粒硅酸盐组分(<63
蛇尾纲生物是重要的棘皮动物类群,广泛分布于不同海洋环境,是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黄海蛇尾纲生物主要有两种食性,一种为腐食食性,如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和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另一种为悬浮物食性,如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但目前上述不同食性蛇尾纲生物的食物来源与重金属累积的研究较少
深远海地磁采集数据作为数据处理的对象和地磁资料分析、利用的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预处理质量是保证海洋地磁数据精度的基础。海洋地磁数据处理方法中,地磁日变改正质量是影响海洋地磁数据精度的关键。磁异常化极处理可以消除地磁场磁化作用带来的磁异常等值线分布、中心位置与地下实际磁性体位置不相符的现象,但在低纬度地区,该处理较为复杂,会导致磁异常等值线沿磁偏角垂直方向拉伸和条带状干扰,严重降低低纬度地区的磁资料解
岛礁礁体将作为海洋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海洋强国事业的战略要地。礁灰岩是岛礁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孔隙结构与其宏观力学性质紧密相关,由于礁灰岩成分、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容易受到溶蚀从而造成孔隙率加大从而降低了整体力学强度。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礁灰岩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力学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孔隙度与力学性质有很强的相关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聚类算法构建不同孔隙度礁灰岩离散元模型,模拟不同孔隙率礁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