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名为《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主要是从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双向互动关系的角度,透视和把握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交叉往复、互渗互补、相互转化的动态演进历程,认识通俗小说和民间说唱的一些重要的文体艺术特征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动因及其体现的艺术规律。
本报告由五个部分组成,共22万余字。
绪论部分,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前瞻,并对本文研究的视角、内容与方法予以简要的阐述,对“民间说唱”这一概念的使用进行必要的说明。
上编《宋元“说话”之兴起与通俗小说之产生》,由“说话”的起源入手,依次探讨唐代俗讲”、“转变”的世俗化与伎艺化,宋元“说话”的兴起、家数,宋元“说话”的书面化,宋元说话的“底本”问题,并着重联系“说话”伎艺的特点来解读话本的叙事特征和文体形态,揭示早期通俗小说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后世小说的深刻影响。
中编《明代通俗小说与民间说唱文学之互动》,主要以《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为例,具体论析明代通俗小说对民间说唱文学的继承与革新;并对明代说唱文学的基本面貌及其与通俗小说的互动关系等进行初步考察。
下编《清代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之互动》,则从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入手,具体揭示民间说唱对清代通俗小说生成的影响;并对明清通俗小说影响下的清代民间说唱情况进行简要的梳理与评述,最后再以现存的清末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和扬州评话《火烧赤壁》为例,通过它们与小说原著的比较研究,探讨民间说唱对通俗小说的丰富和发展。
结语部分,是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从民间说唱的角度对“说书体”小说中人物的理想化与类型化、情节的模式化与雷同化、故事本位与传奇化、文体的兼容化、语言表述的程式化、各种议论的频繁化等若干现象与特点,进行重新审视与阐释,然后对民间说唱文学改编通俗小说所体现的艺术规律,进行简要的归纳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