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作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讨论。近几年,股权激励在企业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实施,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763家上市企业公告并提出了1409份股权激励计划,然而,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达到上市公司预期的激励效果?同时,激励作用的发挥需要配套的机制作为保障,现有的研究已逐渐开始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进行考虑。我国当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政府在市场里占有主导地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道路,而在公司内部,以董事会和高管成员为代表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也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从政治联系这一角度切入,以企业关键管理层成员的政治背景为载体,研究企业与政府的政治联系是否能在股权激励实施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效果中发挥作用;以及具体来说,究竟发挥了何种作用?通过相关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对当前涉及的研究文献做出了归纳与整理,本文最终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08-2016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2004个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政治联系在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中的影响做出了详尽的探讨。针对股权激励,本文从股权激励强度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政治联系,本文从广义政治联系和具体政治联系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对于具体政治联系,本文提出了政治联系强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借助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对样本上市企业政治联系的强度做出了衡量。本文从两方面提出假设,首先认为股权激励能够提高公司业绩;其次从广义政治联系、政治联系强度和深度三个方面,认为政治联系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有负向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最终得出了以下结果:(1)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激励强度与业绩显著正相关,且这种激励效果具有长期效应。(2)广义政治联系对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负向的。(3)通过进一步研究,政治联系强度和政治联系深度也都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最终本文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