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中性思想探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言、写作和身体三个角度探讨了在巴尔特后期思想中作为核心范畴的中性。文章首先从语言的视角,揭示了巴尔特由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转向中性的内在逻辑。主要阐述的是巴尔特是如何在巴赫金与德里达的思想启发下放弃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而转向中性的。其次,从写作入手,分析了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的理论和文学批评,也即巴尔特在写作中对中性思想的实践。此部分主要以巴尔特的两部代表作《S/Z》和《罗兰·巴尔特自述》作为分析文本。最后,从作为中性思想表现载体的身体着手,通过隐喻的身体和麻醉的身体分别展现了巴尔特对传统真理观的反叛和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这种解构主要是通过对以赞比内拉为代农的隐喻的身体和以德·昆西为代表的麻醉的身体的分析来阐释的。中性,是一个包含甚广的范畴,是巴尔特进入后结构主义之后的一个基石性概念,它具有解构主义时代的反叛气质,当然,中性也带着巴尔特价值虚无主义的色彩。
其他文献
本论文将采用译介学的理论,对译介作品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本进行文化角度的分析,从社会文化的层面进行论述,发掘出当时的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以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为代表人物的风行于19世纪的唯美主义,宣扬“审美救赎”,高扬“为艺术而生活”的生活观,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面对日益改变他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