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沥青混合料再生主要采用添加再生剂的方式,该方法需要额外添加再生剂,增加了再生工序。同时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足,旧料的掺量也较低。本文通过把稳定型橡胶沥青与热再生技术复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旧料的再生,将分别从复合机理、胶结料性能、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生产工艺等角度出发,进行该应用的全面研究。首先,论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再生前后沥青官能团、分子量分布、表面形貌和纳观粘附力的变化。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稳定型橡胶沥青及其进行再生时,沥青官能团的变化,发现稳定型橡胶沥青改性过程中以及使用稳定型橡胶沥青进行再生时,以物理共混为主,存在轻微的化学反应。借助凝胶色谱分析,发现再生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减少、小分子含量变多的现象,但整体转变幅度不大,不存在强烈变化。将稳定型橡胶沥青及其再生的沥青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稳定型橡胶沥青进行再生时,“蜂状结构”消失。再生沥青的纳观粘附力随稳定型橡胶沥青掺入量的增加而平稳上升。其次,论文针对沥青胶结料进行了全面的性能分析,针对再生沥青进行了胶结料性能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常规指标分析,发现老化前后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升高、延度下降。而不同于再生剂再生时这些指标逆向变化,使用稳定型橡胶沥青进行旧沥青再生时,再生沥青针入度上升,软化点略微升高,其5℃和15℃延度得到明显改善,其弹性恢复变化,说明橡胶沥青给老化沥青提供了一定的低温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稳定型橡胶沥青再生并不会减少其高温性能,橡胶沥青优良的粘弹性可以让旧料满足更高气温环境下的性能需求。BBR试验结果则反映了使用稳定型橡胶沥青进行再生的再生沥青低温性能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再次,论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混合料使用前后的级配变化。研究了稳定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旧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以及再生沥青混合料对于沥青用量的敏感性,发现其性能变化的规律。采用进一步添加再生剂的方法,使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再生剂掺量来使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满足特定需求。、最后,针对稳定型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生产工艺,论文通过对X射线扫描的图片进行分析,研究了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组分识别的算法,建立混合料组分均匀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通过各组分的均匀性评价,确定了稳定型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拌合时间和拌合温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