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辖区民生建设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落实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政治黑暗、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政治清明、丰衣足食的“全国最民主的地方”。边区执政成功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顺应民意的民生建设,赢得了民心,争取到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回顾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大而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文共分五部分:  导论部分,阐述本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着重论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着重阐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实现路径,这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从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关注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强边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建设等五部分着重阐述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着重对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进行评析。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基本特征,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从而在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对我们的现实思考。  结语部分,对全文做简单总结,并指出今天的民生建设仍然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借鉴各个时期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民生建设的创新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文化进步问题;解决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靠政策、靠
留法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面得以初步的了解和介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留法群体
民办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益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民办中学作为民办学校教育的基础,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深
本研究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笔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的运用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开展研究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的野心开始显露,民族危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峻时刻。中国的仁人志士积
学位
本研究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主要阐述了研究妇女社会动员机制的意义和背景,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妇女社会动员,是党和政府调动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