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达肯乌拉山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柴达木盆地及邻区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和地球动力背景,柴北缘构造带南部为滩间山蛇绿杂岩-岛弧火山岩带,矿区内发育有牦牛山组地层及石英闪长岩。本文目的是深入了解和研究达达肯乌拉山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地质特征及石英闪长岩岩体特征。通过了解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等方面,分析矿床分布规律、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探索区内的成矿潜力,初步建立成矿模型,进而提出了研究区的找矿方向,为下步在区内开展地质找矿提供参考。作者通过研究进一步认为达达肯乌拉山矿床目前地表发现的矿体成矿类型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达达肯乌拉山闪长岩体为一套准铝质及弱过铝质高K、低Na的高钾钙碱性型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显示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曲线呈水平状,轻稀土富集,但负铕异常不明显,岩浆分异程度不高。岩石的La/Ta(54.32~68.51)、Sm/Nd(0.18~0.19)及Rb/Sr(0.11~0.19)比值特征反映该岩体岩浆成因具有壳幔混染的特点。通过构造判别,达达肯乌拉山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幔源岩浆底侵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中央造山带早中生代统一的板块碰撞与挤压构造体制下,以滩间山蛇绿岩带为基础,发生陆壳俯冲和断离作用,并诱发幔源岩浆的底侵和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沿火山机构侵位形成达达肯乌拉山岩体。通过对达达肯乌拉山矿床进行分析,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有岩性、蚀变、岩浆岩、构造、物化探异常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对剖面原生晕特征的总结、成矿作用应力的分析,结合深部及地表的蚀变特征,推断该区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同时深部有可能具有斑岩型同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认为通过进一步地质工作,取得新的找矿突破、提高矿区资源远景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