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为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享受着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与人生出彩契机,也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落实在职业选择的具体实践中,要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结合、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科学择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现实择业中,不少大学生因择业观念滞后与偏异造成不同程度的择业困境与问题,“有业不就”式的“就业难”现象大为存在。鉴于此,论文在全面深入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做了全面概述,并借助统计软件,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最后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论文也因此形成了以下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马克思择业观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为理论基础。从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全面剖析了择业是什么、青年在择业时应该遵循的要求。围绕青年属性、青年发展、青年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从而为论文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与借鉴根源。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述。在论述大学生择业观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的特殊背景,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含义、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作了分析和概述。并在马克思择业观的理论基础上,把大学生择业观的内部结构创新划分为:择业认知(什么是择业)、择业动机(为什么择业)、择业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择业伦理(怎样选择职业)。第三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四川省内六所高校623份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择业认知上对择业主体和客体认识较清晰,但对择业环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择业动机上物质动机、精神动机明显,但价值动机不足;在择业价值取向上虽倾向个人发展型和奉献社会型,但服务基层的意识还不够以及部分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过高;在择业伦理上能遵循基本的道德价值要求,但诚信、平等意识有待加强。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加入了朋辈及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第四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思考。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基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目标及原则,着重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提升个人观念、完善个体塑造、积累个人资本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引导对策,并从社会、高校、家庭、朋辈、用人单位五个方面,分析了客观方面的引导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