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近年来,黄萎病在我国南北方棉区发展蔓延迅速,危害也在逐年加重,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常规育种方法和其它防治方法如物理化学方法等在黄萎病的防治中收效甚微。目前对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理知之甚少,且缺乏可资利用的高抗抗源材料,因此,对于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应不仅仅包括挖掘高抗抗源材料和选育抗病品种,还应找出大丽轮枝菌关键的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T-DNA插入突变与功能基因鉴定等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991 T-DNA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筛选与鉴定Vd991的致病相关基因,旨在为研究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理和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构建了含有构巢曲霉TrpC启动子和潮霉素基因的真菌表达载体pCTHyg,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体系将pCTHyg上的T-DNA转入Vd991的基因组中,得到15131个Vd991 T-DNA随机插入突变体。对其中30株突变体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产孢能力和在不同类型棉种中致病力的差异等表型特征进行鉴定,并对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T-DNA插入突变会导致突变体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发生改变。从突变体在PDA、查比克、纤维素-查比克(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和果胶-查比克(果胶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生长的结果可以看出:与野生型Vd991相比,突变体92G09在查比克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下降;76E01和92G09在以纤维素和果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下降。2. T-DNA插入突变会导致突变体的产孢能力发生改变。与野生型Vd991相比,突变体76B11、76E01、78A12、78C02、78C07-2和92B12在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能力明显下降。3. T-DNA插入突变会导致突变体的致病力发生改变。与野生型Vd991相比,部分被测突变体的致病力明显下降;(1)突变体424、68E02、76E01、77D01、77F07、78C05、78C07-1、78C07-2、91D08、91H07和92A03对感病棉种冀11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低于野生型Vd991致病力的1/3;(2)突变体424、68E02、76E01、77C09、77D01、78C02、78C07-2、91F03、92A03、92B12、92D02和92E07对耐病棉种豫21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低于野生型Vd991致病力的1/3;(3)突变体76A12、76E01、77B06、77F07、77H02、78A12、78C07-2、85H04、91F03、91H07和92A12对抗病棉种鲁28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低于野生型Vd991致病力的1/3;(4)突变体424、68E02、76E01、77D01、78C07-2和91D08对不同参试棉花品种的致病力均由强变弱,78C03对不同参试棉花品种的致病力均由强变中。4. hiTAIL-PCR法可用于大丽轮枝菌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分离,并通过该法扩增得到13个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处的侧翼序列,将它们与Vd991基因组的序列进行比对,得到11株突变体的T-DNA插入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