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B油田储层时变数值模拟及调控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注水开发下,渤海海域内的油田多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时期,“整体分散,局部富集”是该时期剩余油主要呈现的分布特征。位于渤海南部的B油田同样也进入“双高”时期,各种开发矛盾日渐突显,经济效益降低,油田稳产压力逐渐增大,亟待根据剩余油整体分布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调控措施。因此,在剩余油精确模拟的基础上,明确剩余油潜力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对油田持续稳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矿产资料和调研分析结果,总结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空间与流体的时变机理。同时,提出驱替通量以更准确稳定的表征水驱强度,并回归出储层物性时变参数与驱替通量间的函数关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时变模型,形成基于驱替通量的时变模拟软件,并进行可靠性测试。接着,根据目标区块特征建立典型井网机理模型,分析不同时变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渗透率时变与原油粘度时变都造成开发效果变差;相渗时变下整体开发效果变好。将软件应用于B油田以提高历史拟合精度和剩余油预测的准确性。此外,在分析当前常用剩余油表征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可采潜力丰度以表征剩余油潜力,并利用柯西型函数进行归一处理,定义为剩余油潜力指数,再利用模糊C均质聚类对潜力指数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级,形成新的剩余油表征评价体系,并归纳对应的调控模式。海上B油田在时变数值模拟软件精确模拟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剩余油表征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单砂体剩余油潜力分布状况,结合开发现状优选三大主力砂体,并制定井网加密完善、调剖堵水等措施的综合调控方案。方案模拟十年累计提高原油产量73.61万方,采出程度提高1.35%,有效助力目标区块的持续稳产。
其他文献
由于在微地震勘探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微地震资料中往往存在着许多噪音干扰,随机噪音在微地震资料中占主要部分,资料中噪音的出现使得微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微地震资料的品质影响着地震工作者后续的工作,品质越好的资料可以使微地震的初至拾取,震源定位取得精确的结果。为了提升资料的品质,资料噪音的去除是关键性的一步。本文主要针对微地震资料中存在的随机噪音进行研究工作,来获得一种高效实用的去噪方法
学位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塔中—顺北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结合米兰科维奇法则完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全区地层对比格架,分析全区地层发育规律。通过沉积相标志识别,探讨微相组合特征,综合砂体分布规律、地震响应特征以及基底构造形态解释沉积相发育类型,建立沉积相演化模式,总结相控储层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北地区海相碎屑岩储层的油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清洁的的未来替代能源,由于其蕴含的资源量巨大,被认为具有缓解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甚至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潜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最具资源潜力的区域之一,但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底界的地震标志层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ion)特征不明显,零星分散分布,不利于认识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等特征。本论文利用数值模拟、地震精细
学位
报纸
地震随机反演是一种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有效联合先验信息构建方法与优化扰动算法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其以测井数据为硬数据,以地震数据作约束,具有垂向上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对储层内部细节进行精确地刻画。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先验信息构建方法,结合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等多源信息,建立先验初始模型,最后结合优化扰动算法进行迭代寻优得到反演实现。随机反演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先验信息横向连续性差的问题,
学位
洞穴体是碳酸盐岩、火成岩储层重要的储集与渗流空间。然而,洞穴尺寸、洞穴内填充物类型以及填充程度的差异均使得洞穴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显著,导致测井响应复杂,油气识别与定量评价十分困难。不同于传统感应测井,多分量感应测井可实现磁场全张量测量,可获取丰富的地质信息,已成功应用于地层各向异性确定,这为洞穴识别与精细评价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实现了洞穴型储层精细正演模拟,并系统分析了洞穴
学位
为减小用户窃电行为对电网运营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窃电巡检能力和识别窃电用户的准确率,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BFO-PSO)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识别用户窃电行为。以某市近四年的用电数据为基础,通过特征提取,得到四个对窃电行为影响较大的特征作为输入样本,构建基于BFO-PSO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利用BFO-PSO计算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优权重值。对比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
期刊
临北地区是惠民凹陷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紧邻临南洼陷,断裂体系发育,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控制作用明显,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因此,开展临北地区以断层封闭性为核心的断裂输导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临北地区典型断层的基本要素、组合关系及活动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并建立该区断裂体系空间分布图,重点分析临邑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断裂特征;在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对区内4条主力断层侧、垂向封闭
学位
轮南地区三叠系是油气开发的主力油层,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了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需要研究储层的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特征,进一步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本文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三叠系储层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各层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垂向和平面双维度结合来研究各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垂向上重点研究各层的韵律性特征、隔夹层发育特征、砂岩发育特征、以及各层的
学位
叠前地震数据拥有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和良好的保真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地球介质弹性参数。叠前AVO反演通常建立在单界面假设的Zoeppritz方程基础之上,利用反射系数或地震波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对弹性参数进行估计。反射率法能够充分考虑各种传播效应,在模型参数与叠前地震反射特征之间建立更加合理的关系,采用反射率法开展反演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揭示介质弹性特征。针对常规AVO反演不能考虑多次波、透射损失和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