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片上网络的热/流信息传感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片上网络由于在垂直方向上堆叠了更多的晶片,功率密度与热传递路径明显增加,给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散热问题。以路由节点的温度与流量等状态信息为依据,通过降低通信功耗和调节通信流量分布来进行散热是三维片上网络中常见的热管理手段。较高的状态信息精度与较宽的信息感知视野有助于在保障芯片热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但在状态信息与数据负荷共用网络的情形下,易产生带宽争用并导致网络拥塞。因而,研究满足散热管理需求且不过度增加硬件开销的热/流信息共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研究和分析了已有片上网络热管理系统中热/流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地收集、区域交换”的热/流信息辅助传感网络,将三维主网络中的各二维平面网络划分成若干区域,区域内状态信息通过汇聚节点收集,区域间状态信息则通过构建于汇聚节点间的辅助网络进行交换。论文首先构建了汇聚节点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算法对汇聚节点的分布进行了优化,以降低信息共享网络的硬件开销;同时,为了提升热/流信息在所生成不规则辅助网络中的传输效率,论文设计了基于路径的热/流信息多播路由算法;此外,为了减小热/流信息全局共享带来的额外开销,并降低在全局感知视野下热管理机制的复杂性,论文提出了一种热/流信息融合方案,将多个状态信息进行模糊融合后再进行共享,进而作为热管理机制的依据。论文对片上网络仿真环境Noxim进行了结构改造,形成了基于软件的仿真平台SPNT,可实现不同拓扑规模、不同汇聚节点分布、不同信息共享周期、不同路由算法下的热/流信息传感网络的性能仿真。基于SPNT的性能仿真与评估实验表明,当3D NoC的拓扑规模为9x9x4时,相比状态信息与数据负荷共享传输网络的全局传感机制,本文提出信息共享方案下,状态信息传输的最短周期可缩小55%,而数据负荷的延时可减少了20%,提升了网络状态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及3D NoC的整体性能。
其他文献
在我国人口结构的迅速老龄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产业对老年居住产品的发展快速推动,使得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既有危机又充满机遇。如何在当前养老模式的背景下改善老年人
接地是指电气系统的某些节点或电气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与地之间的电气连接,其目的是利用地作为传导电流回路的一个元件,从而在任何情况下将电气连接处的电位固定在某一允许范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体积逐渐缩小,金属互连线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使得导体之间的耦合电容对整个电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可能超过门电路本身,所以
传统高速光电信号测量一般通过宽带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然后进行A/D模数转换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从而获得光信号的时域信息。尽管传统光电信号分析仪已经获得了广
卡尔曼滤波算法是目标跟踪中最常用到的滤波算法之一,它是线性高斯噪声下的最优估计滤波算法,但是这种算法在非线性非高斯噪声下的滤波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产生发散现象。在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不断微型化发展,热源产生的热流密度显著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散热方式,这些电子元器件将在过高的温度下工作,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都显著降低。然而,传统的冷却
近年来1120~1200 nm波段光纤激光器在军事、天文、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此波段激光最常见的增益介质是掺镱光纤,但是由于掺镱光纤在此波段发射截面小,导致功率提升受
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The-Horizon Radar,OTHR)目标跟踪存在的非线性非高斯、多模多路径、低检测概率、低数据率、低测量精度以及密集杂波等问题为多目标跟踪技术带来了严峻
近年来,电子产品越发朝着高频化、集成化、微型化以及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其带来的便携性及多功能化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狭小的设备空间里排列大量的高频率器件,也引起
本论文对千瓦级长脉冲Nd:YAG固体激光放大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对激光器振荡级和放大级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得到了耦合输出镜透过率、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