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乐府创作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东汉末年至五代时期佛教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土文化,并对中土文学、艺术及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社会背景,从佛教传入的途径与佛教仪轨、佛教哲学的传播三方面对论题展开讨论。通过各类作品、史料、类书相关资料的整理,结合此时代中土佛教自身的发展状况,将佛教文化对乐府创作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本文揭示出佛教文化在乐府文学史中的地位。具体写作中,笔者仔细地甄别各类史料,对于前代沿用的概念进行辨析,审慎用之。本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组成,前有“本文研究对象之范围及研究现状”,后有结论。“本文研究对象之范围”对于“佛教”与“乐府”两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限定。“佛教”在本文中,包括佛教哲学与佛教仪轨,如梵唱、无遮大会等。“乐府”一词,既包括乐府诗歌的创作,也包括乐府活动的进行,但不包括宋以后仍被人称之为“乐府”的词、曲等文学形式。继而说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以揭示本论题研究的起点。第一章:佛教音乐传入及其乐器、舞蹈对中土乐府的影响。佛教的音乐资源是丰富的。一方面,它指出音乐是使人走向佛陀世界的妙音;另一方面,它又认为音乐是让人放逸的原因。因此,它要求音乐清雅深远,能使人生出入道心。它将讲经与音乐相融,形成了梵唱的说法方式。佛教音乐进入中土,以战争与进贡为方式,以佛教盛行的西域诸国为传播途径。佛教乐器与中土传统乐器有所不同,从而带来了奇特乐风。舞蹈方面,中土乐府吸收了无遮大会上的一些乐舞,与西域进献的音乐共同形成了一个“胡乐飘飘”的唐代。此外,佛曲的传入,更是给乐府增添了不少曲目,对于法曲的形成也具有开启作用。第二章:佛教对乐府诗体的影响。乐府诗歌中,以“乐”名篇的诗歌,其风格与内容可自成一体。从此体的出现与创作者考察,可以推断出它的兴盛是受到佛教供养音乐的启发。以“侧调”的产生为疑点,参考佛经颂读的描述、敦煌资料、清商三调的划定者与佛教的关系,本文推断出清商乐调与佛教梵唱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南齐诗人受佛经转读中的音乐韵律启发,创定了永明体,使诗与乐的关系日益明显,促进了近体诗的出现。第三章:佛教对乐府诗人的影响。诗僧介于僧俗之间,创作的乐府诗既有对佛理的体会,也有对于现实的关注。文人的部分乐府诗,或借佛语入诗,或以佛理为题。可以说,佛教参与了乐府诗歌的创作。结论:佛教对于乐府活动与乐府诗歌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中土文化一边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一边反思自己文化的特点,从而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进步,从教育领域来看,信息与教学的融合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较大。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
情感词典是文本情感分析的基础资源。利用表情符号明显的情感表达作用,提出一种基于种子表情符和SO-PMI算法结合的情感词典构建方法。选择44个情感明显、内容丰富的表情符号
古希腊神话的完整谱系最终确立于诗人赫西俄德(Hesiod)笔下的《神谱》(Theogony);而《神谱》中丰富的内涵在与希腊地区毗邻且文明发端更为古老的近东神话体系衬托之下则显示出
<正>日本是较早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之一,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体、资本市场有力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在当前我国深化中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和认同,并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各国特殊的国情,在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上不同的国家存在着
农民工题材小说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农民工为表现对象,展示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隔离而无法融入现代文明的现实困窘和生存之痛,体现了作家为底层民众
基于国内197台燃煤电厂电除尘器电耗及比电耗的统计数据,提出电除尘器能效评价指标及测试、计算方法,利用该评测方法对目前超低排放投运项目中电除尘器进行能效评测。结果表明:
台湾地区养老金体系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覆盖全民的"社会安全网",一度成为亚洲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的典范。但高福利体制下也存在养老基金倒闭的危机。从介绍台湾地区养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藏药螃蟹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本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充分利用藏药资源提供参考。
本文从俗文学角度,对明代文学大家杨慎的俗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考察与审视,力图从研究较为薄弱的俗文学角度拓展学界对杨慎的研究。该文既对杨慎俗文学作品进行了整体梳理、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