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内容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其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也愈益凸显,加强高中历史“儒家思想”内容教学及其研究,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可以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还可以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等。“儒家思想”内容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高中历史新课程下,不同版本教材的“儒家思想”内容体系不同,内容不同甚至差别较大,有些教材的内容枯燥、乏味,有些教材的内容观点陈旧、理念不新等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教学中的以下教学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首先,如何有效避免思想史教学的“思想死”趋势,使“儒家思想”内容的教学更具活力,更好的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其次,如何有效克服新课程以模块为架构割裂思想与政治、经济联系的弊端,发挥新课程“中外合编,专题设置”的优势?再者,如何有效弥补“儒家思想”内容在课程、教材、传统教法等方面的不足,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等?这些教学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高中历史“儒家思想”教学研究。本文在分析“儒家思想”上述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积极探讨“儒家思想”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尝试史料教学,发挥史料在“儒家思想”教学中的作用,尝试联系与比较教学,通过思想与政治、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思想的前后联系与中外比较,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相关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尝试问题教学,通过不同类型历史问题的设置、解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之,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尝试,以期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