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庙园林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寺庙园林逐步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内涵,而植物景观更是这种风格与独特内涵的物质与精神的体现。作为我国佛国仙山的天台山,有着许多著名寺庙,其中国清寺寺内植物景观非常优美,古树众多,它们见证了国清寺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研究国清寺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对现代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很大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全样实地调查,从植物群落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等角度,对国清寺寺庙园林植物造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国清寺园林植物较为丰富,有维管植物51科108属126种,为景观多样性奠定了很好基础。从植物组成来看,优势种以常绿乔木为主,主要为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竹(Bambusoideae)、黑松(Pinus thunbergii)、苏铁(Cycas revoluta)等,其中柏木、香樟等佛教树种尤为优势;国清寺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36,Gleason指数平均值为10.86,Margalef指数平均值为15.85,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96,Shannon-Wienner指数平均值为5.4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1.14。(2)国清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常以孤植、列植、对植、群植等栽植方式,与建筑、水体、庭院等造园要素进行有机搭配。通过开敞、半开敞、封闭、覆盖、垂直等空间构成形成静态、动态2种形态类型,隋梅景观、竹林景观、古树群景观等可谓是国清寺园林植物造景之经典。(3)国清寺的选址运用了道教的“四象”学说的“风水宝地”理论,儒家的依水建屋的水文化、“天时地利人和”理念;植物造景运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中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佛教天台宗的性具实相、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净土思想等五大美学思想,儒家的“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曲径幽深.”、“虚实”等园林布局的艺术,同时运用了寺庙旅游文化对植物景观多样性的要求以及深厚的寺庙茶文化,这些为国清寺的植物造景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增加植物景观的艺术美感。(4)植物造景的文化性是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的一大特色。国清寺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的文化性与天台县宗教文化、天台县地域文化、天台山人文景观内涵等有着密切联系。注重挖掘植物景观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优化现有的植物景观群落结构,梳理出合理的植物景观路线,是目前提升国清寺园林植物造景质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