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电离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20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短、超强激光的出现,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极端条件。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是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之一,利用激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发生的电离现象不仅使人们能够了解原子本身的性质,而且能够研究原子和分子内部的超快过程,因此对原子在强激光场中发生电离现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理论上研究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电离过程的主要方法有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Time-Dependent Schr(o)dinger Equation,TDSE)、强场近似(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SFA)和ADK近似等。由于数值求解TDSE计算量过大,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而ADK模型适用于隧道电离区域且对于原子序数较大原子在激光场中的电离,不适用于处理原子序数较小原子在激光场中的电离问题,所以人们一般常采用SFA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物理思想明确的优点。但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法由于忽略了母核对电子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结果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在SFA方法中引入Coulomb修正。为了考察由Krainov引入的Coulomb修正效应中原子的电离随激光参数变化的关系,本论文首先利用传统的强场近似方法分别在长度规范和速度规范下计算了H原子基态在不同波长激光场中电离的能量谱,并和数值求解含时Schr(o)dinger方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接着又利用传统的强场近似方法和考虑Coulomb修正的强场近似方法,计算了H原子在激光场中的总电离几率分别随激光强度和波长的变化以及H原子在不同波长激光场中电离的能量谱,并将得到的能量谱与直接数值求解含时Schr(o)dinger方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当激光波长较长时,考虑Coulomb修正的强场近似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求解含时Schr(o)dinger方程的结果符合得较好。
其他文献
RTiO3(R为三价的稀土离子)是典型的Mott-Hubbard绝缘体,它的电子构型为3d1,与铜氧化物和锰氧化物不同,RTiO3的费米面位于t2g带附近。RTiO3作为理解强关联体系磁性与轨道耦合的一
近年来,随着白光LED在照明领域的快速发展,拥有宽谱发射的荧光材料成为了研究的一大重点。其中,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白光玻璃,因为具有高显色指数,高量子效率,以及优异的物理性
NMR是一种物理现象,1946年被Bloch和Purcell等分别发现,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等领域,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在NMR现象发现以来的短短60多年里,NMR在物理、化
随着电网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光学电流互感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磁致旋光机理的光学电流互感器是通过对光强的测量来反映电网中的电流信息。本文在已有互感器的研究基础上,将干涉测量技术引入到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中,将已有的对光强的测量方法改为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测量,进而实现对电网电流的测量。本文设计的基于干涉法的光学电流互感器,所应用的传感原理是Faraday磁致旋光效应,选用了直通光路型的传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