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止咳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桑杏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并建立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1.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桑叶、苦杏仁等十四味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2.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适宜的辅料与用量比例;以软材及制粒难易程度的情况,优选适宜润湿剂和用量,进而确定桑杏止咳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及参数;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的主要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颗粒中的苦杏仁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芦丁作为对照品,利用UV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制订桑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在制剂质量可控基础上,通过经典恒温法试验,研究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评价桑杏止咳颗粒的稳定性。结果:1.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以生药质量12倍量水提取2小时,提取1次;2.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以浙贝母细粉和5‰的甜菊糖苷作为辅料,以1:4比例加入浸膏粉均匀,以93%乙醇为粘合剂,20mL/100g用量制颗粒。3.建立了桑杏止咳颗粒处方中桑叶、连翘、栀子、浙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98)检测波长:207nm, 柱温: 30℃, 进样量: 10μL, 回归方程为C=1.1450A×10-7+0.01005(r=0.9995),在0.034375-0.5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C=8.879×10-2A-3.357×10-3(r=0.9996,n=6),在8.0-48.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4.经典恒温法测定桑杏止咳颗粒中总黄酮和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25℃的条件下,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1.1973×10-5h-1及有效期t0925-℃=1.01年;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速率常数为K25℃=4.9227×10-6h-1及有效期t0.9 25℃=2.44年。结论:桑杏止咳颗粒制剂生产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用经典恒温法预测桑杏止咳颗粒的有效期,结论可靠。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在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受限制的地区,为了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大量选择了连拱隧道方案。但连拱隧道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跨度大、开挖扰动频繁和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农民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父母选择将孩子留给老人代为教育和管理,导致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幼儿。混龄区域游戏活动是教育者为达成预期的教育目的,有意将年龄差距在12个月以上和发展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幼儿安排在同一个区域里进行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园开展混龄区域游戏活动,是促进农村幼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自主导航系统,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运用分析、归纳、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惯性导航系统相关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
研究《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我国期刊的现状以及2004~2009年对我国高校学报的评估结果(IC Value,简称ICV).利用IC数据库进行检索统计,对检索结果采用文献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
大气折光是测绘领域数据采集时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本文从大气折射率与大气密度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大气折光的两种形式,详细分析了大气折光对天顶距测量和光电测距的影响,进
中国现代学术意义的数学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以整理祖国科学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学术背景下,受外国历史语言障碍及学术国际化水平的限制,对外国的数学史研究相对薄弱,改
本文以临沂市中学研究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临沂市中学足球开展现状入手,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中小学足球课的时数较少、教学形式随意性大、学习
本文对在书法名石上长期"黯然"的汉画作品,随机抽样10件,从学术、艺术两方面,作了理性而翔实的查考与评论,从而尝试揭示出汉画独有的内涵与美感。对部分汉画内容的解读及其艺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农村体育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梳理了科技变迁、人口变迁、价值观念变迁以及文化变迁等社会变迁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社会变迁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