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园林题材“逸品”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及后世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自魏晋南北朝肇兴,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群。元代中国太湖流域周边是文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文人受元代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无常,文人对仕途的无望,“借君行道”的理念于元代毫无用武之地,因此文人大多选择归隐于山野或市井之中。传统文人汲取“黄老”道家思想,向往自然山川之美,再加上江南地区山清水秀的地理条件,自然、宁静、幽深的园林大量涌现,文人借此获得复归自然之感。园林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是文人对自然与人居观念的结合,文人画家借园林抒情达意、写愁遣兴,这样的园林题材区别于一般的写意山水画的题材,也体现画家对园林的情感,它是失意隐居文人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同样是对“逸趣”、“逸情”的表达。园林题材的山水画与隐逸文化和文人内心的向往相关,内容大多描绘的是隐居时的环境、生活等。隐逸生活与山光水色结合,题材以青山绿水为依托,如隐居的园林、山庄、庭院等,松、竹、亭、庐、行云、空山是文人表现清幽与静谧的对象,不论画一山一水,都是内心情境的自由抒发。元代画家大都处于这样一种与世无争、清幽安闲的一种状态,在绘画的画法上更善于用水墨表达自己的心绪与感触。元代文人画家深受元初赵孟頫“书画同源”、“作画贵有古意”的影响,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强调绘画中的文人逸趣,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风格平淡、含蓄、悠远,虚无脱俗,是一种远离尘浊的超脱之“逸”。“逸品”经过北宋山水画在画法与题材上的拓展之后,在山水画论中成为“神、妙、能”独立出来的一个品格,并被古代诸多理论家放在品格之首。“逸”的概念有放逸、安逸、清逸、高逸精神追求。在山水画风格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元代画家们的绘画精髓和绘画中对“逸品”的审美及“逸”的精神,仍值得我们认真品读与借鉴。本文由元代园林题材的山水画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逸品”之审美以及“逸”的精神,及对明清时期园林题材山水画的影响,对我们当代进行园林山水画创作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述文人园林的发展及唐宋时期园林山水画的发展;第二部分:元代园林山水画的发展背景;第三部分:“逸”在元代园林山水画风格中的表现,第一节:对“逸品”概念的论述;第二节:谈“隐”、“逸”与园林山水画的关系;第三节:谈元代园林山水画的特点;第四节:“逸”在元四家园林山水画中的表现,由对“形”、“笔墨”、“气韵”的表现、“简”与“繁”的问题、“水墨”与“设色”的问题和绘画题材四方面来论述;第四部分:谈“逸”的意义和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人口基数大,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在2000万人以上,就业压力大。随着我国就业情形的变化以及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虽在一定程度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鸡、大鼠和人视网膜中的穆勒胶质细胞(muller cell)在一定条件下,可显示出视网膜干/前体细胞的功能。但是,有关人类近亲猕猴穆勒细胞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
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随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安然、世通事件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公司治理改革的新浪潮,内部审计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被推到了
唐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凝练而又华彩的一种艺术编组方式。而意象则是诗歌精髓与灵魂之居所。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
在产品造型设计的领域里,从时间来看,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从范围上讲,仿生设计被运用从生活用品到军事领域中各种产
主流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有效假说、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各种资产定价理论为框架体系的现代金融理论,“理性”的交易者只是这些理论成立的基本
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也是汉语教师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容易说清楚,它们各自的使用条件不容易概括。虽然
<正>济南索鲁赛礼品策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山东省专业礼品策划公司,也是全国知名企业指定礼品供应商。公司资金雄厚,有强大的管理团队、资深的从业人员以及独特的创作
考试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和学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语言学中反拨效应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培养学生的实验
随着腐败行为的复杂性和隐秘性的提升,预防腐败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加强廉政风险的排查和防控,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之内则成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和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