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一般需行盆腔淋巴结切除,但与盆腔淋巴结相伴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形迂曲,分布密度大,因盆腔淋巴结切除风险较大,术中易损伤血管、淋巴管及神经,造成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是妇科的髙难度手术。周围神经包括闭孔神经是一种较高级的组织,非常脆弱,易受机械及电热刺激的损伤,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易损伤闭孔神经,使患侧出现下肢的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并出现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损伤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相比其他组织而言,修复也会困难得多。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含唾液酸的一族异构的鞘糖脂,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中,能够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受损部位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其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是哺乳类动物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GM-1的发现与成功提取,直接为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通过生物技术从根本上促进外周神经的修复,最大程度地恢复外周神经原有的功能。本实验及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闭孔神经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纳(GM-1)对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闭孔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估,旨在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闭孔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观察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65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的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分析此65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类型、内科合并症、术前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是否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以及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研究闭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2将7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妇科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后闭孔神经出现损伤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gm-1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分别记录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用药期间患者下肢疼痛感、麻木症状、皮肤温度感觉异常症状的改善及肌力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各项症状完全恢复所需的平均时间。3统计学分析将临床记录数据及术后随访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x2检验检测临床相关因素指标(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盆腔淋巴结阳性数,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中出血量)与闭孔神经损伤构成比的关系。将与闭孔神经损伤的相关的单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自变量,将闭孔神经损伤和闭孔神经未损伤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gm-1的药物疗效及闭孔神经恢复率用百分率表示,疗效结果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统计闭孔神经损伤各症状平均恢复时间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最易发生术后感染,其次是淋巴囊肿,闭孔神经损伤以及下肢水肿的发生率也较大,乳糜漏的发生率最低。2闭孔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分析1)年龄与体重指数:年龄、体重指数(是否肥胖)与闭孔神经损伤的发生未发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是否合并内科并发症以及术前是否有腹部手术史:合并内科并发症以及术前具有腹部手术史并不增加闭孔神经损伤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妇科恶性肿瘤和手术方式(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应用腹腔镜与闭孔神经损伤密切相关(p<0.05)。4)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与盆腔淋巴结阳性数:闭孔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与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二者与闭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越大越易发生闭孔神经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闭孔神经损伤的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闭孔神经损伤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闭孔神经损伤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闭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4 GM-1治疗闭孔神经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两组病例均获随访,1周内,两组病人的肌力恢复情况和皮肤感觉障碍的改善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症状改善及麻木症状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GM-1治疗闭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观察两组病人均获随访,1年内,两组病人闭孔神经损伤的各症状平均恢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最易发生术后感染,其次为淋巴囊肿。2宫颈癌与内膜癌较卵巢癌闭孔神经发生的几率大,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闭孔神经损伤的几率大。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越多,及术中出血量越多,越易发生闭孔神经损伤。3 GM-1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闭孔神经损伤的近期恢复具有有效和促进作用。但远期效果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