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典型山地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生化作用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生态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澜沧江流域的洱源山区,由于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引发了一系列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是滇西脆弱山地生态环境较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土壤生化作用是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具体功能作用是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集中体现,土地利用方式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土壤生化活性,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生化作用强度有助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云南滇西大理洱源山区人为干扰下六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生态系统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析,从土壤生物学角度定量研究土壤生化作用与土壤退化的关系,探讨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在指示土壤退化中的意义,全面论述其退化的原因、机理及退化的内在联系,为退化山地土壤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该区乃至整个中国西南相类似山区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滇西典型山地土壤生态环境退化信息的提取,并根据人为活动干扰对该地区土壤环境退化的影响程度,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未受人为干扰或干扰少的原生植被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林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参照,选取遭受人为干扰破坏演替为次生林或人工栽培植被后的五种不同利用类型:云南松林(Pinusyunnanensis)、桉树纯林(Eucalgptus spp.);桤木+圣诞树(Alnus cremastogyne+Acacia dealbata)的混交林;梨树(P,rus bretschneideri)果园林;玉米(Zea mays)等耕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土壤生物学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测定。对比人为干扰后各种土壤利用类型与保存良好植被类型下土壤的养分和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分析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养分和生物学性质在不同人为活动干扰强度下的变化和响应信息,探讨退化土壤的恢复对策。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总体表现为天然林较人工林好,混交林较纯林好,无论是哪一种利用类型均表现出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愈好,其土壤的生物学活性愈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土壤生化作用强度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生化作用与生态因子之间,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生物学性质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生化作用对土壤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做出明显响应,是表征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利用类型、人为活动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A层);六种利用类型A层土壤的呼吸作用是B层土壤的5.685~3.089倍,氨化作用是B层土壤的3.193~1.511倍,硝化作用是B层土壤的1.869~1.084倍,纤维素分解是B层土壤的2.149~1.436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早冬瓜林地聚积了丰富的养分,土壤生态环境良好,微生物数量丰富,使土壤的生化作用强度大于其它利用类型林地的土壤。A层土壤生化作用中,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为旱冬瓜林>耕地>果园>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氨化作用强度为:旱冬瓜林>混交林>果园>耕地>云南松林>桉树林,硝化作用强度顺序是:旱冬瓜林>混交林>果园>耕地>桉树林>云南松林,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为:旱冬瓜林>果园>耕地>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B层土壤的呼吸作用强度依次是旱冬瓜林>混交林>桉树林>果园>云南松林;氨化作用强度依次是旱冬瓜林>混交林>果园>云南松林>桉树林;硝化作用强度为旱冬瓜林>混交林>果园>桉树林>云南松林:纤维素分解作用为旱冬瓜林>混交林>果园>云南松林>桉树林;微生物和酶活性在不同利用类型中的分布趋势与土壤生化作用强度趋势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土壤生化作用与土壤细菌、土壤脲酶的相关性最高,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其次为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过和氧化氢酶,然后为真菌,此外土壤的放线菌与土壤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并与土壤的硝化作用呈现负相关;不同利用类型间土壤生化作用间的相关性同土壤生化活性强度大小一样能明显的显示土壤的退化程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土壤生化作用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各生化作用之间的协调能力下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旱冬瓜林地土壤生化作用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且相关性出现显著的负相关,协调能力大于其它5种利用类型的土壤,云南松林地土壤生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最低,协调作用最差,其它4种利用类型介于两者之间;除旱冬瓜林地土壤外的其它5种利用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云南松林与桉树林退化最为严重,A层土壤退化指数分别是-70.439%和-67.348%,B层分别是-65.107%和-64.522%。退化程度A层为:云南松林>桉树林>耕地>梨树果园>混交林;B层为:桉树林>云南松林>梨树果园>混交林;B层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受利用类型的影响小于A层土壤。   滇西典型山地的土壤退化、质量下降与人为活动干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该山区的土壤恢复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下,主要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给予微生物适合的环境条件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的生化活性及土壤内的物质、能量循环。
其他文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深知此阶段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成功的英语教学不是要老师“尽职尽责”的把知识生硬的套给学生,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
盘基网柄菌是一种简单的真核微生物,外形象阿米巴虫,通常称它为“社会阿米巴”,以吞食细菌为生。在营养丰富条件下,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并通过二分分裂方式繁殖;一旦食物匮乏,成百上千
从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中获得再生植株是进行基因转化等其它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苜蓿是重要的豆科饲料牧草,为进一步完善苜蓿受体再生系统,使该系统具备重复性强、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针对ChIP-on-chip(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on chip)等高通量组学研究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开发了一套转录调控网络分析系统,能根据计算机的资源使用情况
随着世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及医学问题。其病理上特征:脑海马区细胞外出现由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被探讨得最多的教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满足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为教学理论依据,在新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以细菌和酵母为食。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生长;当食物逐渐耗尽后,经过聚集、细胞丘、蛞蝓体、子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
喜欢看到你,花样的笑容就此留在唇边,喜欢看到你,热情的目光转瞬间不再消失。是轻舞的步伐,让眼神留恋;是磁性的 Like to see you, the pattern of the smile to stay o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