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瓷质茶具的演变规律

来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实证法、文献法、举例法,通过对比分析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美术卷轴、出土文物,结合饮茶风尚、坐姿变化、同时期酒具,论述经唐及清盛茶具、斟茶具、饮茶具的变化。借助结构学分析斟茶器、饮茶器等的造型特征,按照时间顺序,着重纵向探讨瓷质茶具口、腹、流的造型演变;借鉴社会学分析饮茶风尚、饮酒风尚对茶具的影响,着重横向探讨论瓷质茶具造型尺寸的变化、容量的变化;另外,依据西亚金银器具以及唐代茶画中的茶具,探讨了唐代茶具造型借鉴了域外工艺美术品的造型,宋代点茶方式催生出独一无二的汤瓶,蒙元游牧民族生活习俗对瓷质茶具的影响,明清两代,从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市井百姓三个阶层,阐释瓷质茶具特别是茶碗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需要强调的是,论文从中西文化交流、饮食坐姿、饮茶风尚、酒具造型等方面,分析唐代至清代瓷质茶具形制特征,突出了斟茶具、饮茶具造型特征,论证了由一器多用到一器专用,器具造型决定了器具功能的原理,从而揭示瓷质茶具演变的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贸易协议做差异化的研究。过往的文章主要还是针对贸易协定包括双边贸易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进行研究,而本课题更多地对均衡进行探讨,并不是要证明
<正>为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有效破解"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近年来各地涉农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延伸服务触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在所
通过二十份不同产地的水稻样品测定总汞的含量。采用高压消解,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法联用技术进行测定,降低实验室成本,优化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参数设置,以及选择了汞蒸气发生的
通过考察料液比、脉冲时间、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对岩藻黄质提取含量的影响,设计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高压脉冲电场快速提取藻渣中岩藻黄质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孟子与卢梭身为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思想家、教育家,两者的思想都不一而同地肯定人性善的主张,对两者人性观的考察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外对人性的研究。本文从孟子和
介绍了微波干燥原理和特性以及加热系统,详细分析了微波对粮食干燥的作用机理,展望了其运用前景,以期加速微波技术在粮食干燥工程中的运用推广。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
在信息化、媒介化的知识社会,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阅读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教育推广这些素养大为人们所重视,也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地区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