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为了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约束,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全文,其中第五个战略任务和重点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重点强调了绿色改造升级、资源高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三个方面。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向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战略布局的重点。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简析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评判标准;其次,构建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对2000-2014年我国31省市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动态比较;然后运用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31省市15年间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有所提升,绿色创新驱动力不足是整体得分仍然较低的主要原因。东部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使得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分布呈现出新的格局。中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增长势头强劲,进一步提升的短板是绿色环境支撑力。西部成渝经济圈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发展态势良好,但西部整体仍然较为滞后的原因是绿色创新驱动力薄弱。东北地区在三大构成要素上均有不足,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增速缓慢,陷入经济困局。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在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但这种集聚效应呈现出一种先自我强化,后逐渐减弱的趋势。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论揭示了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及凸显问题,并分别从整体层面和四大板块层面提出了几点促进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差异化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