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构建了新的金融体系,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并相继成立的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初步建立了资本市场;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健全了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足鼎立局面。
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金融体系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履维艰,不良资产的屡屡攀升;股票市场炒作欺诈现象;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处于尴尬的融资困境之中;金融监管体系出现的监管漏洞等等。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如何加快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就落在了一个着眼点:金融制度创新。
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金融制度创新作深入分析,主要从金融制度创新需求和金融制度创新供给两方面对金融制度创新进行全面探讨,并且在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下,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制度中合理性的部分。最后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供求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制度创新供求做均衡分析、验证,得出我国的金融制度创新供给有效不足的结论,并对解决有效不足的途径提出政策建议,同时推断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渐进式金融体制改革。
具体而言,在本文的第3章中,全面分析了我国的金融制度创新需求和供给,主要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监管等几个方面展开,同时借鉴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制度创新的经验。在本文第4章中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分析,验证了我国金融制度创新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状态,在第5章中重点分析了金融制度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的成因,并就如何供给有效的金融制度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政策建议中对政府的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定位作了着重分析。
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分析,能够给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