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术教育是支撑以工业化和技术分工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的基石,一大批富有良好专业技能和自觉职业意识的职业化的劳动者,构成现代社会的建设大军,而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和造就这支大军的摇篮。中国社会自古奉行的学而优则仕和权力中心文化,造成全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和由它所培养的技术劳动的轻视甚至鄙视,也造成职业技术教育在各层级教育中地位的低下。作为社会事业一部分的教育事业是重要的公共事业,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强、调整和改革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便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和职责。社会现代化理论、有机社会观以及科学管理思想,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人的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重点考察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在整个教育乃至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要求,从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两个层面考察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和社会职能,并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改革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改革措施和建议。就人的发展也就是人的现代化而言,职业技术教育更贴近个人对生产生活的直接需求,更能促进个体的专长发展,与个人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固有的社会职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劳动者。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首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而且也是职业化和社会分工的重要前提。只有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效提升服务水准,大幅度节省劳动成本和时间,促进社会各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劳动者转变传统的生存主义的职业观念,树立符合社会现代化要求的职业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外化于行为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培养具有高度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的劳动者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细化,社会生产生活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多元化的办学方式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使劳动力结构合理分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可见,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现代化的这些重要职能,需要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及其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这些措施包括:大大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在各层级教育结构中的地位,按照中央宏观规划和指导、基层政府实施管理的原则,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投资兴办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高等教育中的招生规模,降低收费标准,提高生源质量;改进职业技术学校的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新增劳动力人口,实行全员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大众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与精英化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支撑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技术和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