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茅酚苷体外抗炎及其代谢机制研究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脂多糖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进行了亥茅酚苷细胞抗炎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亥茅酚苷浓度达到100μM时,未表现出潜在的细胞毒性。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释放随着亥茅酚苷浓度不断增加而显著减少。亥茅酚苷通过抑制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转录而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亥茅酚苷通过阻断由脂多糖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的MAPK磷酸化和NF-κB活化来发挥抗炎作用。选择与人体炎症免疫性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马铃薯5脂氧合酶和人重组5脂氧合酶为抗炎靶点,采用多种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对比分析了亥茅酚苷与两种不同来源5脂氧合酶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亥茅酚苷对于两种不同来源的5脂氧合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同时伴随着非辐射能量转移。在相同的温度下,亥茅酚苷与人重组5脂氧合酶结合能力更强。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紫外、圆二色、红外光谱研究发现亥茅酚苷与两种5脂氧合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改变了两种5脂氧合酶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亥茅酚苷与5脂氧合酶的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和氢键。为评价亥茅酚苷的体外代谢机制,选择细胞色素CYP3A4、CYP2D6和人血清白蛋白为代谢靶点。采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亥茅酚苷和CYP3A4、CYP2D6及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亥茅酚苷对CYP3A4、CYP2D6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在相同的温度下,亥茅酚苷与CYP2D6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CYP3A4、人血清白蛋白。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紫外、圆二色、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亥茅酚苷与CYP3A4、CYP2D6以及人血清白蛋白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改变了它们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亥茅酚苷成功对接到CYP3A4和CYP2D6的活性位点,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sub-domain IIA处,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和氢键与CYP3A4、CYP2D6和人血清白蛋白的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说明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当前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说明文教学需要从当下的教学困惑中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我们需要考量的重要议题。这篇文章以现有的探究成果为基准,以重点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为目标,对初中生的说明文教学情况展开
学位
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它能够为改善交通拥堵、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制造新经济增长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但目前国内大多数TOD综合开发项目市场定位的研究一般都以宏观研究为主,而且也多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对TOD综合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体系和程序进行系统研究,缺乏对TOD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能级进行量化研究。TOD综合开发项目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另一方面TOD
学位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外在事物以及自我行为进行辨析,从而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提出来,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能够把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而让学生具备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思辨能力。批判性意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不仅能够契合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也能够为未来培
学位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疫情的反复肆虐,给城市的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也影响着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病毒传播的网络模型及其相关研究再度受到重视,同时也催生了网络抗毁性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基于传统的网络抗毁性模型,提出并研究了赋权图的粘连度和邻域坚韧度两个参数的相关问题。首先,研究并给出若干基本图类,如路、圈、完全k部
学位
金属配合物在发光材料、催化、磁性以及医药方面的研究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尤其是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在药物方面的研究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要配体(pbm),多元羧酸为辅助配体,分别同金属Zn、Mn反应合成了四个咪唑类金属配合物。它们分别是[Zn(pbm)(5-hip)3](1)、[Zn(pbm)(5-nip)3](2)、[Mn(pbm)(H3btc)2(H2O)](3)
学位
卟啉分子间有较大的π-π共轭作用力,在溶液里容易聚集,影响卟啉的光电性能。本文尝试以共价键的形式将卟啉连接在聚合物的链节上,既可以保留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也具备卟啉的光电性质和催化性能,提高了材料的可利用性。高压静电场纺丝技术不会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纺丝纤维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很好地吸附细小颗粒。含有金属卟啉的电纺纤维容易回收,可以重复利用,且基本不影响金属卟啉的光催化
学位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作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简单、高效、灵敏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临床诊断和食品检测等领域。ECL是将发光材料或者识别元件固定在电极表面之后,施加一定的电压使体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获得电发光化学信号。在ECL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引入了纳米材
学位
相互作用研究对筛选并设计高效兽药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采用多种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了几种抗微生物兽药与蛋白及DNA的作用机制。采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了磺胺氯吡嗪钠/马波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均静态猝灭BSA/HSA荧光且伴随着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291 K,pH=7.40,磺胺氯吡嗪钠-BSA:
学位
随着传统村落稳定长达千年的经济、社会、物质空间被城市化冲击的打破,原本以简单生产生活为主传统村落空间功能已不能满足当下的空间需求,越来越多的空间逐渐被废弃,大量建筑闲置、街巷空废、人居环境恶化的景象背后似乎宣告着传统村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传统村落的迅速衰落和随之带来的大量负面问题,聚落空间空废问题的研究和整治也显得尤其重要。翼城县作为山西省传统的农业生产区,传统村落聚集又相对落后,其聚落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元件的尺寸正呈现着指数型的变小,而从目前来看纳米量级的电子器件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量产,传统以硅骨架制作的半导体元件的大小已经趋于极限,这也让更多的研究者思考下一代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的候选材料,在传统原子分子结构上设计器件的分子电子学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自旋交叉(SCO)配合物作为分子自旋电子学中最有前途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