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农田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水热传输影响的模拟及预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湿地。自1950年以来,由于人类大面积的垦殖,湿地面积开始急剧减少,大面积的湿地被垦殖为农田、林地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区域小气候、地表径流、地下水水位、土壤冻融等造成巨大的影响。区域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整体气候呈现一种暖干的变化趋势。并且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急速下降。本研究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热传输的影响以及地表水热通量变化的未来趋势,为未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应对性措施。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三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观测数据,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热状况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和热量的影响。分析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热状况变化明显。从旱地向水田转化过程中,土壤表层温度、含水量增加,蒸散量增加约40%,地表下渗量增加约20%。利用水热耦合模型对旱田和水田的地表水热通量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发现一维水热耦合模型(SHAW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季节性冻融区地表水热传输变化趋势,土壤温度模拟效率要大于土壤含水量的模拟效率。通过模拟发现由于不同作物的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导致水田年地表蒸散量大于旱田,由于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含量以及耕作方式的差异等原因造成水田地表下渗量要大于旱田。受冻融作用影响,旱田在向水田的转化过程中,由于种植农作物种类的变化,导致植物叶面积指数增加,地表蒸散发量增加。进入4月份,地表初始蒸散发量减小。由于耕作方式的不同,会造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多,土壤表层黏粒比例减小,土壤渗透速率增加,生长季阶段地表下渗量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表层土壤年均温的升高,与气温的温差减小,土壤热通量减小,且到达最小热通量的时间延迟了25天左右。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中,土壤水热状况变化趋势与现状基本一致,旱田和水田的地表蒸散发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下降到40%和55%。这些结果可以为三江平原未来农业生产提供合理化应对措施。
其他文献
根据2010年夏季(6、7、8月)和秋季(9、10、11月)6个航次对胶州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调查结果,研究了微表层和次表层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以及微表层对氮
本文从消防安全对社区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探寻了社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最后,针对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的消防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其运行的维护与管理也许有相应的提高,本文主要叙述了关于电力系统通信的意义,和在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的维护与检修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按照实际情况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是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份所接收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所选取患者人数共有84例,
传统光通信系统盲均衡方法依据信号序列的统计特征进行盲均衡训练,未考虑信号序列中的噪音因素,导致信号序列存在共线性问题,且对数据长度有较高的依赖性,均衡效果差,为此提
<正> 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在15~60岁,30岁以下10例,30~40岁10例,40岁以上5例。病程最长者为一周,最短者为半天。疗断标准患者均系膝关节外伤后在短时间内髌上
互联网购物的发展、80后及90后作为消费主体的兴起等都会影响传统实体零售业的行业状态,并推动新一波新旧产业转换与融合。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适度提高总需求,不仅是满足零
孟买市拥有印度最大的市郊铁路网,它包括275km铁路线路及90个站点。为提高孟买铁路系统的现代化程度,印度铁路决定引进采用最先进的三相交流传动设备的新型电动车组。近年来,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在川崎病( KD)诱发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对 Sirt1/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60只 4周龄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trol)、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 LCWE)模拟川
“十三五”是我国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新疆是实施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发展的重要走廊及窗口,也是实现“总目标”的主阵地。近年来,新疆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