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是全球化的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水环境恶化、河道功能的破坏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联动效应,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安全。流域产流产沙是衡量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其中,气候因素能够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对流域水沙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而土地利用变化则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影响水沙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研究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定量分析其耦合关系,是当前环境背景下流域管理的基础。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宏观调配,我国启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水源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面临潜在的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等环境问题的困扰。本文以水源区典型流域——堵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水沙响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利用和土壤等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并结合野外调查建立流域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选取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SWAT)模型进行无资料区域水沙模拟,选择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进行极端水文非稳定频度分析,综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等多元回归工具量化了流域土地利用对产流产沙变化的相对贡献。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子流域尺度上基于GIS平台求得土地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和空间转移图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年代林地的砍伐受到林分与道路和航道距离的影响,耕地和城镇用地多沿河道增加,2000年代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部分坡度大于25°的耕地转换为林地;与基线期(1980年代)相比,耕作期(1990年代)子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异程度增加,而生态恢复期(2000年代)土地利用空间变异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同时导致了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变化。(2)以堵河上游流域卡口站——竹山站和内部的新洲水文站长时间逐日径流数据为基础,借助“Bflow.exe”数字滤波程序进行基流分割,将自动校准和手动校准相结合进行月尺度径流和基流深度的SWAT模型校正和验证,进而预测107个子流域基流深度,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堵河上游流域基流系数为0.358(竹山站)和0.364(新洲站),竹山站和新洲站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的月均基流深度分别为19.0和17.9、14.7和13.3、16.6和15.7mm,月间差异明显;在子流域尺度,swat径流和基流模型有较好的模拟效能,基线期(1980年代的土地利用)、耕作期(1990年代的土地利用)和生态恢复期(2000年代的土地利用)下的子流域月均基流深度分别为16.9、18.4和15.9mm,基线期基流深度空间变异程度最低,生态恢复期最高。(3)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子流域尺度上量化土地利用对基流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是基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林地、耕地和城镇用地对基流的影响显著且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林地的相对贡献最大,灌丛、草地和未利用地对基流的作用不显著;对于林地被农田所取代的区域,蒸散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降低导致基流增加,对于林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区域,城镇用地对基流的负面作用被无贡献的不透水表面所削弱,基流增加;耕地和城镇用地对基流的相对重要性因季节而异,在夏季,耕地蒸散量较大,对基流产生的负面作用大于城镇用地,在其他季节,耕地的作用小于城镇用地。(4)在swat月尺度径流模型的基础上校验日尺度径流,并获取107个子流域逐日径流数据,选用年最大径流深度序列并借助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和极大似然估计进行非稳定性极端径流分析,在不同重现期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对极端径流事件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极值分位数分布规律在不同重现期下差异明显,2年重现期下,径流极值分位数从西南向东北部降低,在20年、100年和1000年重现期,较高的径流极值分位数出现在西北和东南部;各个年代的极端径流事件频次在较小或较大重现期内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而较小和较大重现期之间则表现出明显差异,1980年代极端径流风险最高,2000年代最低,洪水季明显高于平水季;土地利用对极端径流事件频次的影响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减弱,当重现期大于100年,土地利用类型和极端径流事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较低重现期下,林地能显著降低极端径流事件频次,耕地和城镇用地则能够增加极端径流风险,草地、灌丛、未利用地对极端径流事件的影响不显著,在较大重现期下,水库等水利设施能够对极端径流事件产生重要影响。(5)在swat径流模型的基础上校验了产沙和泥沙输移比模型,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探讨了堵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组成和格局对特定产沙的相对重要性。基于土地利用和自然地理特征选择了19种诠释性指数在子流域尺度下进行分析,借助变量对投影的影响(vip)值识别和量化影响因子对特定产沙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堵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组成和格局对特定的土壤侵蚀量的影响最大,解释了65.2%的特定产沙量的变化,VIP值表明,子流域尺度下对特定产沙起主控作用的第一顺序因子为:耕地和林地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土壤可蚀性、蔓延度、高程积分值、土壤饱和导水率,流域面积对泥沙输移比影响显著,香农多样性指数、蔓延度和高程积分值同样对泥沙输移比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中医康复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通过介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的特点和成效,结合PBL引导示范作
<正>2016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第一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性法律。一直以来,立法滞后和监管空白让电商发展面临诸多矛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将纷纷登陆中国,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中流砥柱更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这无疑给我国银行业监管提出了
由于航材预测的发展,每一种航材的预测模型有很多种。不同模型的预测模型体现了预测对象不同方向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处理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地预测航材需求趋势。模糊变权组合预
目的:分析探讨联合检测叶酸与Vit B12对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贫血患者与6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血液检测,比较两组叶酸和Vit B12的检测水平,以及两组单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为解决当前玻璃工业发展
蘑菇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的品质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上等菜肴,各地农贸市场以及超市均有出售,常见的蘑菇不下20多种,广大学生对此并不陌生。然而学生对蘑菇所产生的用
目的探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行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asal synchronous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nSIMV)的临床
目的探讨儿童多种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的错颌畸形的主要原因,及错颌畸形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儿童错颌畸形患者136例。对患者进行调查问
针对一台200 MW火力发电机组电动给水泵突然失电后引起直流锅炉灭火、机组停机事故,从给水泵及直流锅炉的水动力特性方面着手,分析了事故过程和事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