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脆弱区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户产生了严重影响,急需寻求有效的适应策略。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1963~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甘南高原气候变化趋势,采用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农户采取的适应策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农户所采取适应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利用多准则决策模型确定了最优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结果显示:  (1)1963~2013年甘南高原气候变化趋于暖干化,其中,气温倾向率为0.23℃/10a,降水倾向率为-5.21mm/10a。  (2)甘南高原农户的适应策略多样化指数为2.65,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及其可能性感知、适应效能感知与自我效能感知均与适应策略多样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甘南高原65.30%的农户采取了各种组合型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尤以采取扩张+调整型组合策略农户为多。农户的人力资本是影响其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类型选择的最显著因素,社会资本与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影响次之,适应效能感知与金融资本的影响最弱。  (3)甘南高原农户所采取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总体效果较好,效应指数为3.43,其中,不同区域农户中,农区农户所采取策略的效果最好、半农半牧区最差;不同生计方式农户中,非农户所采取策略的效果最好、兼业户次之、纯农户最差。  (4)发展非农产业是甘南高原农户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适应策略,但不同区域、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最优策略存在差异,其中,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最优策略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农区农户为完善农牧业设施;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非农户分别认为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完善农牧业设施、发展非农产业、采用农牧业新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最优策略。
其他文献
以兰州市行政区划的街道为空间统计单元,依据2013年兰州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和2010年兰州市用地现状图,得到兰州市主城区各街道的就业密度值,对兰州的城市就业规
顾淑型(1897-1968)江苏无锡人,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女摄影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摄影学会(今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大会的代表,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也是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后裔,丈夫陈翰笙是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顾淑型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17-1926)  顾淑型赴美国勤工俭学,学成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期间,深受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WSANs)are a new kind of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Because actuators should provide maximal coverage for the s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实现由自给型传统农业向知识型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硬件条件落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自然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三农”问题将成为甘肃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要探索一条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
城市用地作为人类影响最为深刻的土地利用类型,直接关系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城市正经历着因城市化加速而带来的普遍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用情感目标作为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使其内心得到一次升华。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所谓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
网络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与传播工具,网络在带给人们生活与学习上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泛滥成灾的网络谣言
本研究希望基于Web开发一套WebGIS数据共享应用系统。学校各职能部门可以直接利用系统平台提供的数据或服务,各职能部门可以把这些GIS数据和服务嵌入到各自的部门应用中,使各职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成熟,国内外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以及开发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绘画语言分析研究,进而对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转折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urning point and development of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