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iu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粮食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农业风险频发,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影响着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经济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农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有着必要性,农业保险便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良好途径之一。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高速发展,为农业经济提供了保障。但农业保险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不平衡的状态,且存在着差异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逐渐增大的现象。农业保险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将影响农业保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导致一些需要农业保险提供保障的地区其农业保险未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并且不平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要素的优化流动和配置,最终将使得有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影响我国“三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农业经济、粮食保障和农户福利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相关理论回顾与分析。对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农业保险的内涵以及经济区划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将区域经济学、经济区划理论以及农业保险内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2)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首先通过保险行业通用指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进行直接地衡量。然后,选取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费增长率四项指标,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进行更加精确的衡量。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衡量方式的衡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明确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会带来的影响。(3)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运用31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包含经济相关因素、区域特点因素、保险行业因素等三方面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因素。本文运用保险行业通用指标以及熵值法计算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中国四大经济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存在区域间、区域内差异,且差异有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从衡量结果看,保险行业通用指标衡量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熵值法衡量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波动。在明确差异后,本文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成灾面积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农林财政支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险赔付占财险赔付的比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与相关理论,对东部地区提出保证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不变,保障农用土地面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农险业务参与率的建议。对中部地区提出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开发潜在的农业保险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的建议。建议西部地区适当减少自然灾害救济费,转而建立农业保险专向补贴基金;提高小型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建议东北地区提高地区农林财政支出,推动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提高辽宁、吉林农业保险实际实施效果,实现东北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衡量呈现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差异,并通过计量模型找出了影响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业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目前运用保险行业通用指标、熵值法对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差异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内容较少,本文利用最新数据对现有研究进行了丰富,从区域角度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展开研究;从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两个视角分析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具有新意;提出了较为符合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各区域实现更好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是本文的创新点。但由于农险密度、农险深度暂无公开数据,由笔者计算而得。并且受数据可得性限制导致本文实证部分指标选取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本文使用的相关统计年鉴中存在空缺值和异常值,为了顺利进行研究,在实证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数据处理,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是当前新高考的需要,也是高中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需要,提高数学阅读技能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提升与改进空间较大,可以从营造阅读氛围、深挖教材内涵、加强阅读指导、重视语言转换等角度改进数学阅读教学。
学位
周庄拥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在国内较早开始发展古镇旅游业,并将文化融合到旅游业中实现共生发展,但近年来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减缓。文章分析周庄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存在景区商业化程度深、文旅独特优势不明显、文旅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出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周庄需重视文化旅游内涵、文化旅游地方特色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策略。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文章在总结了辽宁省“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监测能力所面临的压力与问题,从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海洋等领域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助力提升辽宁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这样才更有利于医院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介绍了其集体参与、全过程化管理以及高度标准化等基本特点,并从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医改进程两个方面,分析了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公立医院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健全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
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批实行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开始启动了高考改革,到了 2017年开始实施,结束了传统的文理分科高考形式,而是采取了“3+3”高考模式,进行了“7选3”的科目组合形式。然而随着改革的进行,高考选考物理的人数出现了骤降,从最开始的16.91万,到2017年的8.9万,到2018年的7.8万,再到2019年的4万。可以看到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面,物理选考人数下降接近百分之75%
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现有文献普遍关注企业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在同质性假定下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细分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在细分行业的基础上对企业金融化展开新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具有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其行业异质性特征显然会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与后果。基于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ICT企业金融化没有挤出企
高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鉴于高中课程内容知识点繁杂,因此,中国提出了"大单元教学法",把分散的高中课程按照章节或单元的知识要求进行整体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高中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充满了无穷的动力,高中的知识就是把高中的知识进行综合,高中的"大单元"就是对科学和文化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化学是初三学生所接触到的一种新的知识,
毕飞宇笔下的苏北文学有别于苏南文学,拓宽了江苏文学的审美领域,使江苏在文学意义上更加完整。《玉米》《平原》等一系列的苏北故事以王家庄为背景,以苏北平原上的农民为人物,以农村权力斗争为主题,用极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质语词进行描写和刻画,具有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