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角色、与现实发展中的差距以及其利益联结机制突出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背景。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通过提高合作社与社员内部利益联结的紧密性,带动惠及普通农户;通过提高外部利益联结紧密性,将农业产业蛋糕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及纵向一体化中的有效力量,使其成为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的有效经济组织。对国内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发现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方面,学者多侧重于合作社内部的利益分配环节的研究,对利益创造、利益保障与制约等环节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全面;在研究对象上,一方面在对以合作社为农业产业化组织载体的特殊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对农业产业化中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在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学者集中在合作社自身层面中产权制度与治理机制的研究上,缺少针对多方面外部环境、合作社自身经营与产品特性等方面对其影响的研究以及激励动因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即多样性下的合作社所对应表现出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什么?合作社利益联结紧密性程度如何度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合作社内外部利益联结的紧密性程度?为促进合作社与社员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实现合作社的长效发展、使其真正带动社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重要载体,现实中利益联结机制应朝哪方面进行改进?为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果蔬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手调研数据,对合作社内外部利益联结方式进行总结。首先根据实践总结出合作社与社员间11种具体的利益关联方式,并按照合作社相关理论与联接合作模式将其总结为抵偿或无偿服务联结、销售行为联结、产权联结、二次返利联结以及合作联结等5种与社员间的内部利益联结方式。其次按照合作社联结外部市场的组织与联结物不同,将合作社的外部联结总结为产品联结、合同契约联结、产权联结以及合作联结等四种联结方式。利用综合定性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联结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对合作社利益联结紧密性程度作出评价,将合作社总结为松散、半紧密以及紧密等三种紧密性程度,再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合作社基本特性、合作社产品生产特性、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化特性以及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合作社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合作社示范级别、普通社员参股与否、产品加工情况与认证情况、直销比例等因素显著。最后从社员、合作社以及社会等三个角度提出通过组建联合社、开发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增强社员的产业化意识的培育,完善合作社股权结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