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味源定位技术在生化恐怖袭击、危险物质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气味源定位效率,一些学者尝试使用机器人自主地搜寻气味源。由于传统地面机器人易受地形限制,单个机器人搜寻范围有限,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目前有关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仿真阶段,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三个难点问题:一是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障碍物之间的避碰问题;二是系统内部的通信问题;三是如何设计稳定的无人机系统以及高效可靠的地面站管理软件。针对以上问题,论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了一套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系统,利用人工势场法实现了气味源定位任务中的避碰,同时设计基于地面站数据转发的通信机制降低无人机的通信量。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方案设计。分析了气味源定位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无人机系统、通信网络、地面站系统的方案。针对传统的全链接通信拓扑存在信息冗余量大,通信带宽要求高的问题,设计基于地面站数据转发的通信机制降低无人机的通信量。(2)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算法设计。在自然环境中,从气味源释放的气味分子在空气湍流的作用下形成的羽毛状分布形态,称为气味烟羽。机器人气味源定位主要包含烟羽发现、烟羽跟踪和气味源确认三个阶段。针对烟羽发现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矩形波Z字形遍历算法的航路预规划算法,实现无人机的协同烟羽发现。针对烟羽跟踪任务,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无人机烟羽跟踪算法。在整个气味源定位过程中,利用人工势场法设计了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障碍物之间的避碰策略。(3)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基于开源飞控PIXHAWK搭建了无人机平台,通过多进程、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无人机软件,采用QML和C++混合编程的方式设计了地面站软件。(4)实验验证。通过地面站和无人机联调,实现了多无人机气味源定位系统的各项功能,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完成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系统能在定位气味源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接触的图像数据急剧增加,如何提取图像中有效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为了使计算机拥有人类视觉快速发现视觉中显眼物体的能力,许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的研究。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目的是模拟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检测出图像中最具吸引力的显著目标,目前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目标检测、目标追踪等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视觉显著性检测得到了质的飞跃,如何高效融合卷积特征、解决边
电机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分,开关磁阻电机(SRM)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调速性能优越,因而成为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类型的一种重要选择。功率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一直是电动汽车SRM系统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兼具电机驱动和储能源充电能力的紧凑型变换器拓扑和优化控制策略,是未来电动汽车轻型化、智能化的关键。本文针对双电源输入的电动汽车SRM驱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成驱动-充电功率拓扑,并对其双电源
积冰问题是飞行器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飞机在积冰之初不易被察觉,但达到一定厚度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利用电磁散射理论和机器学习方法对飞机飞行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一)积冰翼型的气动系数仿真表明相比于洁净翼型,积冰翼型的失速迎角和升力系数均减小,阻力系数均增大;上下表面的不同位置对升力系数的影响不大,但阻力系数明显增大且在失速后上表面积冰的阻力系数更大;前缘的轻微积冰即可使翼型阻
本研究从汛期降水预测这一实际业务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北美多模式集合预测海温的三步法预测方案:采用Can CM4、GFDL-CM2p5和GEOS-S2S三种先进的耦合地球系统模式的海温预测,进行统计订正后作为BCCAGCM大气环流模式的海温强迫信息进行非耦合预测,再使用预测的大气环流信息作为区域气候模式CWRF的侧边界进行动力降尺度预测。为了验证新预测方案的有效性,研究对1991年至2013年进行了
目前,大部分宜居性的研究都是单方面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讨论生态宜居性以及通过数据统计来分析生活宜居性。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宜居性评价体系,以及将气候宜居性和社会宜居性相结合的宜居性评价体系,综合生态和生活宜居两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精细化宜居性评价结果。本文选取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精细化模拟的气象数据、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计算气候舒适度、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并将二者通过统一时间尺度
气象-水文耦合是资料不足中小流域开展水文气象预报研究的有效手段。气象数据的质量,尤其是降水数据,是影响耦合预报精度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降雨偏差修正的气象-水文耦合实时径流预报研究。通过逐步订正法对WRF预报降雨进行偏差修正,构建了基于WRF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高分辨率WRF-Hydro分布式水文模型的WRF/WRF-Hydro气象-水文耦合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及结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RTK技术在无人机上的使用需求也日益增多。但常规RTK技术应用在无人机定位上,存在操作繁琐、携带不便、无人机作业范围小以及定位精度可靠性较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网络RTK的无人机定位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无人机高精度定位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提出系统一体化、小型化总体设计方案。针对系统总体设计
作为一种新型的星载极化合成孔径(SAR)系统,紧缩极化(Compact Polarimetric,CP)SAR能同时获取较丰富的目标极化信息和实现大幅宽观测,在海洋观测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紧缩极化雷达系统工作原理是只发射一种极化的电磁波,同时接收两种极化方式的电磁波,相比于全极化SAR降低了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复杂度,数据量是全极化SAR的一半,扩大了海浪成像的范围,可以获取更丰富的海浪信息。前人主要
风速、风向是大气探测中非常重要的气象要素,使用多旋翼无人机作为测风平台对提高小尺度下风速风向测量的时空分辨率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风场会对测风任务造成巨大干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多旋翼无人机周围流场的分布情况,优化了测风传感器的最适安装位置;根据传感器位置的空间结构,提出了自适应无人机姿态的风压正交分解测风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高了无人机姿态角的解算精度;设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在航拍、植保、表演、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使用门槛的不断降低,无人机使用管控方面暴露的问题也越发明显。为了对未授权的无人机飞行进行有效管控,当前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使用GPS欺骗攻击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干扰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可行性较高的管控方法。利用这样的攻击可以对未授权的无人机进行驱离或者捕获,以保护区域安全和隐私。但是,当前的GPS欺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