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兆声辅助电铸工艺的镍微柱阵列制作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微柱阵列具有比表面积大、电化学特性优良、强度大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制作方法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UV-LIGA技术作为金属微柱阵列的主要制作方法之一,目前在制作工艺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微盲孔电铸过程中由于析氢副反应导致“失铸”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微盲孔中电铸镍的“失铸”问题进行分析及研究,提出一种兆声辅助电铸的方法来解决“失铸”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研究兆声辅助对电铸传质过程的影响,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实验研究兆声辅助对微电铸电极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开展兆声辅助电铸镍微柱阵列实验,解决微盲孔电铸镍“失铸”的问题。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金属微柱阵列的相关制作工艺,并对微盲孔电铸过程中电铸镍较电铸铜更容易产生“失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微盲孔电铸“失铸”问题,基于析氢反应步骤,从平衡电位、析氢过电位和电流密度的角度探究氢气的生成规律,并从气泡在电铸液中的受力情况研究氢气逸出的影响因素。(2)在常规阴极移动搅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兆声辅助电铸的方法来解决微盲孔电铸析氢导致的“失铸”问题。研究兆声增大电铸液流速及增强传质作用的机理,并开展兆声辅助对电铸液传质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基于声场、流场和传质过程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兆声辅助微电铸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兆声功率密度和微盲孔深宽比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利用传质系数定量评价不同条件下的传质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施加兆声能够显著增强传质作用。传质系数随着兆声功率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微盲孔深宽比的增大而减小。兆声辅助作为一种内部搅拌增强传质的方式,效果优于移动阴极搅拌。(3)探究了兆声辅助对微电铸镍过程中电极反应的影响情况。开展了塔菲尔极化曲线测量实验,基于塔菲尔直线外推法研究了兆声功率密度对微电铸镍体系中电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兆声使得镍电铸体系的平衡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增大,并且平衡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随着兆声功率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开展兆声辅助电铸镍微柱阵列实验,验证兆声解决微盲孔电铸镍“失铸”问题的可行性。采用兆声辅助电铸的方法,获得了填充质量良好的镍铸层,解决了“失铸”问题。并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超声辅助显影解决了微盲孔显影困难的问题;通过铸前氧等离子表面处理解决了镍微柱与基底结合力差的问题。最终获得平均边长和高度分别为194.7μm、304.0μm的4×6镍微柱阵列,结构尺寸均满足制作要求。
其他文献
无水碳酸镁(AMC)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晶体材料,晶型完整、形貌均匀的AMC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溶液结晶制备AMC的过程中,由于Mg2+和H2O的强结合容易生成水合碳酸镁和碱式碳酸镁,影响了无水碳酸镁产品的品质。而目前实验室制备AMC的方法,尽管采用了高能耗和复杂的操作,仍不易得到具有均匀形态的高质量AMC。这样的现状促使我们希望通过理解结晶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微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氢气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金属氢化物储氢容器作为氢气储运的关键部件,其使用压力低,在合适的温度下自由吸/放氢,提高氢能应用安全性。现有的金属氢化物储氢容器换热性能差,极大影响容器吸/放氢效率,制约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换热性能更优的金属氢化物储氢容器对发展固态储氢技术具有积极意义。论文取得
硼酸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虽然是硼资源大国,但是由于硼矿品位较低和加工工艺限制,致使所产高纯硼酸无法达到核电工业要求,核用硼酸主要依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便捷低廉地提供核电用硼酸,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用硼酸制备技术非常迫切。本论文旨在制备出核电级高纯硼酸,在前人硼酸酯制备基础上,为了对比制备过程中不同硼源对硼酸转化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研究了不
氢能作为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利用广泛、来源材料易取,较电能有储存量大、运输方式灵活的特点,利用新能源制氢系统大规模制取氢气,以此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和加速向氢能社会的转型,是一种可行的措施。而新能源制氢系统目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了运行控制策略、储能及其容量配置、能量管理及电解水制氢技术。本文针对新能源制氢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构建新能源制氢系统,并提出
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基于开式逆电渗析法(Reverse electrodialysis,RED)盐差能发电原理,同时汲取吸收式制冷技术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在低品位热能利用领域的优势,提出一种闭式逆电渗析法热-电/氢循环转换方法。工作过程为:首先利用蒸馏法将热能转换为浓、稀两股溶液间盐差能;然后基于RED原理通过溶液混合及离子跨膜迁移,形成电堆内离子
与各向同性的多孔炭材料相比,形貌各向异性多孔炭将炭材料本身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高的比表面积、丰富可调的孔道等性质与各向异性的形貌相结合,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复杂的堆积形式、特殊的接触效应或方向性的作用力,成为储能、生物医药、催化、纳米器件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炭材料。由于自然对称的基本原理,形貌各向异性的环状纳米粒子的构筑,尤其是通过溶液化学合成方法,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性。在纳米尺度下定向
本文研究了甲壳类生物质蟹壳和其主要成分甲壳素在水热条件下,通过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乙酰丙酸、氨糖、乙酰氨糖,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酸度和离子液体的结构对产率的影响,并且通过中间体的捕捉,研究了反应的可能机理。本文采用原生生物质蟹壳直接进行反应,为甲壳类生物质的转化提供了新的化学方法。水热条件下,使用酸性离子液体[C3SO3Hmim]HSO4催化蟹壳,在高温条件下使反应高选择性地生成乙酰丙酸。通过
吡唑啉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它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和螯合物中。近年来,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效基团。因此,螺环的构建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浓厚兴趣。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吡唑啉酮螺环的构建策略已经有了较多的报道,主要为吡唑啉酮螺全碳环和吡唑啉酮螺含氧杂环的合成。然而,在吡唑啉酮的C-4位连接氮原子的螺环结构还少有报道,在已报道的合成策略中通常底物适用性窄,对映选择性低。
金属杂稠芳香化合物作为一类新颖的芳香体系,兼具着独特的光学性能与电学性能,在生物医学、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金属杂稠芳香化合物可以分为金属苯类配合物与金属杂戊搭烯类配合物两大类,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芳香性。金属吡喃鎓稠芳香化合物是金属苯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自1997年首例金属吡喃鎓——铱杂吡喃鎓被成功构筑,再无其它金属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