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下工程师环境道德践行困境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日渐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我们意识到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唯一出路。而作为与自然打交道,对自然富有更广泛、更深刻责任的工程师团体,他们在工程师实践中所面临着许多环境道德困境,如何破解这些环境困境,使工程师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们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历史性,它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制生产关系批判的基础上,对阶级社会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批判,强调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公平等道德问题。马克思主义有关环境伦理的观点要求人类对待自然要坚持公平正义、拥有良知尊重客观规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在当今社会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对破解工程师环境道德困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矛盾分析法与理论联系实际法相结合,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有关环境伦理的观点以及环境道德观内容,为破解工程师的环境道德困境提供了理论准备。其次,探讨了工程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环境道德观及其践行困境,阐明工程师的内涵以及对环境的特殊道德责任,深入揭示了当今时代背景下工程师环境道德的践行困境分别是:工程师利益选择的困境、环境责任追究的困境以及制度贯彻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师环境意识薄弱、工程实践主体不明确和环境道德规范不健全三个方面来探讨工程师环境道德在我国现阶段践行困境的原因。最后,针对工程师在当代环境道德践行的困境,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环境伦理的观点所提出的“公平正义、拥有良知尊重客观规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观点分别从树立正确环境道德观、完善制度体系两大方面借言献策,提出消解工程师环境道德困境的对策,时刻遵从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将“强制”与“无形”相协调,潜移默化的构建工程师的环境道德责任。
其他文献
21世纪,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传统人际关系类型发生巨大变化,公共生活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以交往实践、相互共享和内在自我约束为显著特征的“公共性”成
在外国投资的类型中,最为被投资国家或地区所青睐与关注的是”绿地投资”,也就是外国资金进入被投资地进行资本性的投资,如对当地进行开发建设、开设厂矿建立公司、设立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