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文章研究

来源 :滕瑜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观以词人著称,然而他本人非常重视并致力创作的还有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在宋代以来时有称道,并被选入很多总集和选本。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苏门学士如何创作文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秦观文章为研究对象,用文献学、文艺学、文本分析等方法,结合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重点探讨秦观的文章师承、文学观念与文章特色等问题。本文分为四章来探究这些问题。文献学的考析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秦观文集《淮海集》的版本源流情况能够反映出秦观文章在后世受到的关注,通过梳理《淮海集》的文体分类和统计具体篇目,能够知晓秦观对各种文体的态度。第一章从文献角度出发,先简述历代《淮海集》的版本,再梳理文体分类并统计各文体的篇目数量,以表格形式呈现秦观文章在历代总集、选本中的选录情况,最后叙述秦观文章在后世的总体评价。解读秦观的文章需要先研究秦观的生平和思想世界,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都对秦观思想体系的形成起过作用。第二章将生平、思想和文章创作三者结合,讨论秦观思想形成的原因,论述佛教思想、儒生之志和性命之学在其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对秦观影响最大的人是苏轼,苏轼在仕途上不断提携他,在文章创作上也给予他很多指导。第三章探究苏轼如何在科举、制科和仕途上帮助秦观,如何影响秦观的策论创作,论述秦观在由苏轼倡导的同题写作活动中展现出的创作特色。秦观的文学观、文章取法对象和文章特色都是研究秦观文章的重要问题。第四章以文章学视角切入,探究秦观的文学观念,分析他如何取法先秦六经、西汉散文、韩柳古文和苏轼文章,讨论策论程式化倾向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略论秦观其他文章的成就,解释“词胜于文”现象的成因,最后总结秦观文章的总体价值。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会计行业来说,既面临机遇,也迎来了挑战。而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行业人才,所以中职会计专业必须更新教育方式,在加强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道德素质人才。体验式教学对于道德素质培养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外教育领域的重视,但是应用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还很少。鉴于此,进行了面向职业道德培养的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学位
本文缘起于对“自发性建造”的关注。调研发现杭州市西湖区范围内的龙井产区的各茶村存有自发性建造的现象。茶村与城市中自发性建造行为原因相同,都是居住者对生活需求变化的解决方式。城市中自发性建造的空间会触及“城市法规”的相关条例,被归为非正规的空间。不同的是,茶村具有乡村产业型属性,在茶业采摘时节,村民由于原主体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有加建空间以进行茶叶摊放、生产、售卖的需求。并且受采摘时节的限制和地方管
学位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WADC)2.6条规定了运动员及其运动员辅助人员持有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的违规行为。2003版WADC附则部分持有的定义中规定了实际、实质的持有与推定持有。2009版WADC规定了单独的购买行为即构成持有,形成了现行的持有兴奋剂违规行为的框架。作为从条例颁布之日起就出现在条例中的违规行为,之后每一版都对其进行了或大或小的完善。本文梳理了 WADC各个版本中有关持有规定条款的变动
学位
永井荷风一生横跨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时代,被视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明治时代,永井荷风游历了中国、美国以及法国等诸多国家,这段独特的跨文化经历让他体察了海外的风物。纵观永井荷风的作品,作家将风物内化于文学创作中使其作品呈现出风物审美的特征。本论文以永井荷风作品中的“风物书写”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作品中风物的典型表现,探究其作品中风物的寓意,阐释由此产生的“风物美学”
学位
“远”不仅是客观物质世界中的经验观念,还是精神世界的生命观照,具有延伸内心维度、升华自我境界等不可替代的超越意义,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价值选择。山水画家围绕着以“远”为宗的山水画精神旨意,通过意象呈现的方式总结出以“六远法”为代表的空间营构方法论,其表现的不仅仅是画面空间从近到远的实际距离变化,更展现出从“世俗凡近”至“超然玄远”的生命境界奔赴。山水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连理同枝,亦包含异质同构的审
学位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护理站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的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完善社区护理站的建设体系、促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站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工作现状以及培训需求。结果:护士专科技能有待提升,岗位培训需求较高;护理站人力资源不足、兼职护士作用凸显,长期护理医疗服务项目开展较少、利用率较低。结论:未来需
期刊
在江南地区传统民居中,普遍存在一种放置于主屋之外、对外交往活动的厅。不同于庄严肃穆的大厅,这些被分离出来的厅,并不都符合传统民居的轴线布局,而是依据使用者的使用意图进行布置。本文研究的楼上厅空间,就是这种“分离厅”现象中的一类。主要存在于浙西和徽州地区的明清传统民居中,是一种置于主屋楼上的厅。目前对于楼上厅的研究范围较大,涉及地点较多,集中在浙西和徽州两地。已有研究多是从建筑历史角度切入,对于楼上
学位
安部公房被称为“战后派的旗手”,是在战后登上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其摒弃日本传统书写的前卫创作风格,跻身于日本现代文坛上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行列。安部公房是一位成长于中国东北的日本作家,东京是作家的出生地,而作家自未满周岁起便随父母久居在辽宁省沈阳市,时称奉天。安部公房在沈阳生活了近十七年,这座城市也成为了作家的“故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安部公房跟随东北日侨撤回日本,从此远离了伪满洲。
学位
话语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即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对语言的使用有了重新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话语转向”,是以人类为世界中心的一种哲学思潮。由此,语言学家们从静态的语言系统中摆脱出来,更加关注话语的个性和民族性,使之成为一门“活的语言”。话语属于一种复杂的交际现象,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冲突性话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它表现为一种碰撞、对抗的状态,是谈话双方在立
学位
《十竹斋笺谱》是明末崇祯年间(1644年)的一部文人版画代表作品,其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内容的象征含义都称得上是当时的典范之作。现今为止对其的研究主要在对于笺谱创作者的探讨、笺谱图像的寓意到笺谱的彩色饾版印刷与拱花技术等。但从版画创作者的角度,了解一个完整的笺谱创作过程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尝试以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对笺谱中器物版画部分的创作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十竹斋笺谱》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