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对流换热强化的数值模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效实用的强化传热技术是节能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冶金、材料等工程领域。另外在航天航空、电子器件冷却以及核能的安全利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发展新型强化传热技术,开发高效换热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中首先根据核心流强化换热原理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多边形框架形式的扰流元件。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其换热性能、阻力特性和换热强化的综合性能,最后用场协同原理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内插物形式可以显著的强化圆管内部湍流对流换热:与光管相比,扰流元件的加入,使圆管内部中心区域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极大的提高了对流换热效果,Nu数增加了1.4~2.8倍;阻力系数f增加了6倍左右;PEC为1.26~1.92。然后,对一种树叶形圆管内插物的换热强化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的结构参数(叶片倾角,叶片间距)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这种结构形式的插入物对圆管内部湍流对流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倾角为30°的模型效果最好,与光管相比,Nu数增加了约2倍,阻力系数f最大的增幅为10倍左右,综合性能指标PEC为1.6~2。最后,在树叶形内插物的基础上,对其叶片形状进行改进设计,得到了一种新的扇形叶片内插物。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两种形式的叶片式内插物的强化换热效果。与树叶形内插物相比,改进后的扇形叶片内插物流动阻力更小,阻力系数f的最大值由0.5降至0.37。同时,换热效果下降又不是很明显,从424降至400,PEC值也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换热器是实现热量传递的核心设备,在动力系统、金属冶炼系统、石油工业等产业中都有着关键性的用途。相比于板式和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应用更为广泛。同时,管翅式换热
高通量循环流化床是通过较高气速和高循环固体通量来增强反应器气固混合、热质传递和处理能力的一种循环流态化技术,在流化催化裂化、费-托合成等工业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壁温度为研究对象,基于反向建模的思想,利用电厂运行产生的实时数据,建立其数学模型。数据预处理时,基于格拉布斯准则对测量冗余大的多测点参数进行异
初读家增的系列油画《工业日记》,那种弥漫着深沉、忧郁的灰暗调子,带给我一种似梦非梦般的“超”现实的沉重,以及某种被连根拔起的、漂浮在虚空般的茫然无助。而我在我所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存在着普遍的吸放热不平衡现象。地埋管换热器冬季从地下提取的热量远远大于其夏季释放的热量,造成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的不
生物质气化发电是生物质能众多利用形式中常用的高效技术之一,流化床技术因其原料适应性强、传热效率高等特点,适合规模化气化项目。本文通过流化床气化实验台进行了水蒸气气化
我国安徽黄山等地物种丰富,但是对粒毛盘菌属物种多样性的报道却相对较少,本研究对黄山等地粒毛盘菌属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报道了黄山粒毛盘菌属9个分类单元。 对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各级党组织在委党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期刊
2020年的冬舂交替之际,国内迎来了气流静稳与高达10℃的强逆温,两种现象组合,致使大半个中国的大气环境容量减少了50%.于是大面积雾霾再次出现,只不过这一次人们早早地都戴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