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型叠加法的柔性结构形态重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柔性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太阳能帆板、大飞机机翼和卫星板状天线等。这些航天结构部件一般具有刚度小、质量轻和面积大等特点,在长期运行时需要保证一定的运行精度,但是在太空中该类结构易受到轻微扰动而发生结构变形和低频振动,这对航天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柔性结构的形态重构对航天部件的健康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柔性结构的形态重构,一般是在柔性结构表面布设传感器测量结构形态变化的物理信息如应变、加速度等,然后利用形态重构算法建立一种从测量的物理信息到全局位移场的转换关系,从而实现结构的形态重构。本文以航天结构健康监测为研究背景,针对板状柔性结构模型,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Fiber Bragg Grating)传感器的应变测量网络、基于振型叠加法的位移估算方法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柔性结构形态重构的方法技术研究。首先,本文针对所研究的柔性结构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结构力学分析。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创建了目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应变振型和位移振型。通过静力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对结构的变形形态做了分析并了解其结构形变特征。同时结构静动态力学分析获得的结构变形响应如应变和位移为结构形态重构数值仿真提供了对比分析数据。其次,对柔性结构形态重构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振型叠加法首先利用少量测量应变信息和应变振型叠加关系获取振型坐标,然后利用振型坐标对位移振型进行线性组合求出结构的全局位移,从而建立了一种从测量离散应变信息到结构全局位移场的转换关系。本文采用C#语言结合ANSYS二次开发接口技术对柔性结构的形态重构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针对柔性结构简单变形和复杂变形,此重构技术具有良好的形态重构效果。同时,对感知网络传感器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本文选用结构形态重构误差作为传感器布局优化准则,利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传感器位置通过优化后明显提高了结构形态重构的重构效果;然后分别分析了传感器数量和方向对结构形态重构效果的影响;最后对传感器的位置和方向做了多目标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多目标优化的结构形态重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本文对激励频率、激励幅值、模态阶数和条件数的作用进行了参数研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对形态重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在实验中,首先在柔性结构表面布设FBG应变传感器获取结构的离散应变信息,然后利用基于振型叠加法的位移重构算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构并通过可视化平台进行实时显示,从而达到对柔性结构形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实验中分析了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种情况,为了评估实验结果,激光位移传感器在特定点测得的位移被用作参考位移,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实验中,重构位移和测量位移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验证了基于振型叠加法的结构位移重构技术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中职教师形象深刻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当前学生眼中的中职教师形象问题。研究发现学生眼中的中职教师形象整体
<正>12岁的小女孩被奸杀,警方在受害人身上提到的DNA直指邻家一对双胞胎兄弟。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对双胞胎兄弟竟然是同卵双胞胎(一般双胞胎都是异卵双胞胎),也就是说他们由同
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中,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正确引导。在国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
中国传统刺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将中国传统刺绣运用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可以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更可以在视觉上追求服装的风格化、个性化
理性威慑理论将相互威慑看作是一种讨价还价过程,但鲁宾斯坦经典讨价还价模型无法直接用于相互威慑讨价还价研究。本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相互威慑讨价还价之中,探讨了相互威慑
桃花溪系长江左岸的一条支流,流经重庆市长寿区城区,由于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桃花溪面临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状况,河流两岸的生态护岸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正>一、观察生活现象,初步感知特点1.展现生活现象,揭示课题。师在屏幕上播放电梯上下移动、窗门水平移动、汽车直线运动的视频,然后把这三种画面放在一起,提出:在生活中这
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民事法律主体的切身合法权益,对于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标准适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民事
大学生人际关系备受关注,它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为此,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做了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