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上述课程标准的理念说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关键性问题。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研究两个问题:首先,在昆明市随机选择城市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农村小学对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开展问卷调查,辅之与访谈,目的是客观地描述当前昆明市第二学段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现状;其次,通过查阅文献,以“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等为理论依据,结合案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策略提出建议。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为:首先,总体上,昆明市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一般,具体表现为“意识性”>“反馈性”>“准备性”>“执行性”>“方法性”>“补救性”>“计划性”>“总结性”。此外,第二学段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总体水平上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强;其次,教师的任教年级、性别、教龄、职称是影响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教龄越长的教师,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培养自我监控的意识越强,教师的职称与关注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完全成正比;再次,结合系统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典型案例提出了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建议,主要有: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渗透自我监控思想,在自我监控的计划性维度、准备性维度、方法性维度、反馈性维度、补救性维度和总结性维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根据研究后的反思,论文提出了5个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