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 CASL)检测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脑体积及脑血流量的差异,验证p CASL技术在检测抑郁症患者脑灌注方面的能力,探讨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脑结构、脑功能异常的脑区,及两者间的关系,以期为抑郁症病理生理变化的探讨提供依据。方法:以12例首发、未经历过抗抑郁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比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接受头颅MRI扫描。分别应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urbo Field Echo,TFE)扫描获得T1脑结构像、p CASL扫描获得脑部灌注像,应用SPM8及REST软件对以上两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统计分析。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分析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全脑的形态学改变,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评价脑部功能改变。VBM及r CBF数据组间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年龄和性别作为统计协变量。定义团块大小≥30个体素,检验水准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定义检验水准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间脑VBM比较:(1)灰质体积比较: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表现为左侧额中回区灰质体积减少(P<0.05,团块大小≥30个体素,FDR校正);(2)两组间白质体积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两组间脑血流灌注比较:(1)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表现为左侧颞叶、左侧额叶、左侧扣带回和左中央前回血流灌注明显减低(P<0.05,团块大小≥30个体素,FDR校正);(2)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表现为右侧额叶、右侧前扣带回、左侧岛叶、右侧小脑和右侧丘脑等脑区的血流灌注增加(P<0.05,团块大小≥30个体素,FDR校正)。结论:1.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存在左侧额中回区体积减小。2.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既存在血流灌注减低的脑区,也存在血流灌注增加的脑区。血流灌注减低的脑区有:左侧颞叶、额叶、扣带回和左中央前回;血流灌注增加的脑区有:右额叶、右前扣带回、左岛叶、右侧小脑和右丘脑。ASL能够无创的显示抑郁症病人脑血流灌注异常的区域。3.首发重度抑郁症病人既存在有脑结构异常改变的脑区,也存在有脑功能异常改变的脑区,且改变的脑区域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