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酸笋中微生物菌群及风味物质的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笋(Sour bamboo shoot)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发酵蔬菜食品,由新鲜竹笋经自然发酵制成,因其良好的贮藏性和发酵后形成的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酸笋中的乳酸菌不仅具有益生菌功能,还能产生丰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机酸等,赋予酸笋独特风味。随着螺蛳粉风靡全球,作为螺蛳粉重要辅料的酸笋,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然而,调查发现现阶段酸笋仍主要集中在家庭式的小作坊中生产,不同厂家螺蛳粉风味差别大,品质难以保证。因此,探索螺蛳粉中酸笋的风味物质和优良菌株有助于酸笋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对提升螺蛳粉的质量,打造螺蛳粉的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柳州麻竹笋自然发酵而成的酸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酸笋的营养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从自然发酵酸笋中筛选出优良乳酸菌,进行接种发酵,比较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酸笋风味差别。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发酵不同阶段竹笋营养成分分析: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麻竹笋中蛋白质和总糖含量逐渐降低,在发酵中期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降低了 14.03%,发酵后期降低了 34.39%;发酵中期总糖含量的测定结果降低了 22.22%,发酵末期降低了 38.89%;膳食纤维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上升了 33.33%;各矿物质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锰含量降低最明显,下降了 86.64%,其次是锌含量下降了 76.65%,其他元素含量也都下降了 50%-70%不等,铁含量降低得最少,下降了 39.53%,硒元素在发酵前含量较低,而发酵后未检出。新鲜麻竹笋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312g/100g、2.178 g/100g,胱氨酸含量最低,为1.024g/100g。发酵后所测氨基酸含量均降低,其中精氨酸降低最多,下降了 78.71%。(2)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酸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测定了自然发酵1 d、15 d、30 d和45 d酸笋中的菌群情况,经过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菌株丰度提高,菌种多样性更为丰富。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随发酵时间延长含量增加,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随发酵时间延长含量降低。在属水平上,发酵初期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包括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和肠杆菌科;发酵中期样品中的优势细菌有乳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发酵末期酸笋样品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乳杆菌属。通过比较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含量变化,可初步推测,主导酸笋发酵过程的是乳杆菌属,且发酵初期乳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起到重要作用。(3)优良乳酸菌的筛选:从自然发酵酸笋中共筛选出30株菌,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鉴定出26株乳酸菌,分别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i)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共有4个种,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列维短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经过产酸和降亚硝酸盐实验筛选得到植物乳杆菌R1菌株产酸能力最强,产酸率高达2.3%;乳酸片球菌R9亚硝酸盐降解率高达99.9%,因此选择这两株菌进行后续发酵。通过测定生长曲线,R1在1 h-12h处于对数生长期,R9在1 h-24h处于对数生长期,因此,可以在乳酸菌培养12 h的时候添加菌液进行发酵。(4)发酵不同阶段酸笋风味成分分析: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竹笋发酵过程中共分离鉴定出8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发酵中后期酸笋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酚类和酸类。乳酸菌接种发酵酸笋中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中的选择性离子扫描(SIM)模式,在酸笋样品中均检出对甲酚和2-甲氧基-5-甲基苯酚而其他发酵蔬菜中均未检出,可初步推断,对甲酚和2-甲氧基-5-甲基苯酚是酸笋独特的风味物质。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乳杆菌属和乳球菌菌属与发酵过程中的大部分特征风味物质呈正相关;糖单胞菌属、严格梭菌属、葡萄球菌属等菌属与正己醇、2-(十八氧基)乙醇、辛酸乙酯等特征风味物质呈负相关。在发酵酸笋中含量最高的特征风味物质对甲酚,与糖单胞菌属、严格梭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珠菌属、葡萄球菌属等都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中酯类、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烷烃类、烯烃类物质含量稍有增加,而醚类和酚类物质明显降低,二甲醚含量从6.234%降至3.552%,苯酚含量也从16.511%降至0.908%,对甲酚含量增加。酸类物质略有降低,醇类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但在接种发酵中未测出2-甲氧基-5-甲基苯酚。根据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初步判断自然发酵酸笋周期在30 d左右,接种发酵周期在7 d左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外倒转术与胸膝卧位在胎位为臀先露产妇中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胎位为臀先露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即观察组(外倒转术,n=20)和对照组(胸膝卧位,n=20),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矫正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矫正成功率(90.0%vs 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0.0%)高于对照组(
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加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提出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果断采取系列新举措,开创了党的政治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党的建设新布局,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启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新篇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二语学习者汉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基础,其中单音节多义动词因其义项丰富等特点给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和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研究单音节多义动词的特点、偏误等情况可以加深认识,能有效提高对外汉语单音节多义动词教授与学习的效果。尽管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单音节多义动词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扌”部单音节多义动词的研究还较少,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发展汉
新时代背景下,散杂居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中的共同性现象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以安徽F市为例,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呈现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状况。不同维度的文化交融存在层级性和差异性,具有非对称性等特征。基于自然环境和历史记忆的共同区域认同的基础性原动力,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外在动力,以及文化尊重、认同和共享的内在动力,共同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文
民族互嵌式T村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娱乐活动及学校活动方面。T村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基于结构嵌入、文化嵌入、经济嵌入、心理嵌入及社会嵌入,促进了彼此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族际关系。通过分析T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期望为探讨当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推动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方面能有所启示。
“声音的特性”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的,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正>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来了贺信。贺信对中国儿童中心予以亲切的勉励,为广大少年儿童送来深情的祝福。殷殷嘱托,绵绵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心发展的深切关注,激励我们儿童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贺信充分肯定了中国儿童中心40年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儿童工作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对儿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新时代,党中央在科学把握党的廉政建设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推动党内廉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坚持政治在先、权力进笼、数字赋能党性教育。通过总结经验,可以揭示出党的廉政建设的基本规律,包括以科学性为内核的廉政建设规律、以时代性为导向的廉政发展规律、以人民性为指归的廉政价值规律、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的廉政政治规律。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廉政建
<正>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年级的孩子入学之后,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任课都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个学科的老师都会根据学科特点跟学生强调课堂上该怎么坐、怎么发言、怎么活动…
期刊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这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新的伟大奋斗,要求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本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牢记“三个务必”,在创造新的伟业中保持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奋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