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茎基腐病(Stalk Rot)、丝黑穗病(Head Smut)和纹枯病(Sheath Blight)是玉米生产中的3种主要土传病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经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玉米种植区域得到大面积推广,土壤理化性质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秸秆还田效果较差,加之机械化跨区作业日渐频繁,也为玉米土传病原菌的积累和远程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导致上述3种土传病害在秸秆还田区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已严重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及产量。 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土传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种植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差异,部分玉米包衣后时常出现出苗率降低、玉米产生药害等现象,直接影响种衣剂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新型11.5%精甲·咯·M悬浮种衣剂为供试药剂,通过培养皿沙培、室内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其对浚单20、蠡玉13、郑单958和先玉3354个不同品种的发芽情况、幼苗生长、土传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本药剂的田间合理应用提供部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11.5%精甲·咯·M悬浮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后,成膜性均较好,外观色泽浅粉红色,药膜分布均匀,干燥速度较快,流动性好,药膜不脱落。 2.11.5%精甲·咯·M悬浮种衣剂拌种均未影响浚单20、蠡玉13、郑单958和先玉335的发芽势,且4个品种的发芽势均超过85%,发芽率均超过93%。每100 kg玉米种子分别用100 mL、200mL、300 mL、400 mL11.5%精甲·咯·M悬浮种衣剂拌种后,均显著提高了4种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但对发芽率未产生明显影响。随着包衣后存放时间的延长,4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与清水对照未达差异显著水平。 3.与对照药剂3.5%咯·精甲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拌种相比,200mL拌种处理的玉米苗高、发根力和单株干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根冠比之间差异越来越不明显。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5%精甲·咯·M悬浮种衣剂可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根数、叶片数和鲜重,但对玉米的茎粗和株高没有明显影响。 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1.5%精甲·咯·M包衣对浚单20、蠡玉13和郑单9583个玉米品种的茎基腐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控作用,防效达70%以上;对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超过52%和73%。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5%精甲·咯·M包衣对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达70.5%和52.6%以上,对丝黑穗病的防效相对较低。11.5%精甲·咯·M包衣可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浚单20、郑单958和蠡玉13玉米产量分别为9747.7 kg/hm2、9416.3kg/hm2和10840.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8.6%、11.3%和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