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与安全平衡视角下的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改革是我国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以劳动合同用工相关规则为本体,以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等制度为配套,形成了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从产生之时起,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便将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设定为基本目标。但是,检视现行规范后发现,当前劳动合同用工法律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活动和劳动用工造成巨大冲击,进一步彰显了从灵活性与安全性平衡的视角对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开展系统研究的迫切需要。自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半统一半计划的经济体制向全面计划经济的转型,以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在背景上表现出过渡性、复杂性、长期性特点;在社会文化视阈下又呈现出集体主义文化观与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的相互交织。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劳动用工也随之从身份性的“铁饭碗”向契约型的“劳动力商品”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我国建立了以劳动者权益保护为中心的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以期达成对劳动者权利维护的倾斜性支持。但是,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够成熟阶段所做的立法安排和制度设计,一方面要面临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不足的掣肘,另一方面又要肩负推动经济体制转型的使命。这种制度机理与实践逻辑的扭曲,使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成为了好看不中用的“花瓶”,并成为广遭诟病又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直至今日,我国仍在探索如何在劳动关系的安全性和劳动力配置的灵活性之间建立平衡、进而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和谐劳动关系。我国现已确定的劳动合同用工法律制度,实际运行效果并未达致立法者所期望的理想状态。不可否认,作为劳动用工主要法律制度的《劳动合同法》对促进企业规范内部用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正面效应;但是,企业频繁借由规避措施消解《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功能,也是不争之事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足与灵活性过度并存,如“强制缔约”导致企业市场化用工灵活性不足,包括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劳务派遣制度、设置不合理招聘条件等来消减劳动合同期限规则所赋予的高强度管制;“解雇保护”与企业内部劳动用工调控发生碰撞,包括企业故意延长试用期、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存在显著偏向性试图规避劳动合同解除规则的实施;不同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灵活性与安全性配置失衡,包括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用工过于灵活、大型国有企业用工市场化依然不足、未体现权利配置的主体层次性。二是劳动合同用工配套制度的安全价值体现不足,表现在劳动者收入安全性的保障不足、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不完善、劳动条件集体协商制度不完善。利用博弈论中的混合战略均衡模型展开分析后发现,在企业规模越小、违反劳动法的成本越低的情况下,企业规避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中“强制缔约”和“解雇保护”条款的概率越高。通过对GDP总量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关系不安全状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的我国中小企业而言,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以及利润空间,挤占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更有可能发生。由此表明,现行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内蕴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失衡局面。新时代对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赋予了新的内涵。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新科技带来新业态的诞生,催生了更加灵活的用工形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挤压着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空间。比较域外制度经验发现,针对劳动合同签订形式、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约定以及解雇保护等法律规制,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我国台湾均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并形成特定阶段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因此,我国应当调适企业劳动合同用工法律制度,将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立法固化,将过时或不相适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删除,将缺失的劳动法律规范补全,将模糊不清的劳动用工法律规范进一步明晰,将交叉、重叠、冲突的劳动法律规范重新整理等。这既是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立法质量,保障劳动法立法目的充分实现的有效措施。因此,分类设置劳动基准,提高劳动力市场相关各方的自主决策机会,以适应多样化和多变的社会经济现实。可以预见,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将呈现出放松高强度管制,适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总体趋势。同时,要根据新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目标转型和理念转型,完善劳动合同用工本体制度,以此实现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平衡。具体来说,首先应体系化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准则,完善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固定期限合同规则,公平设置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规则;其次,为完善劳动合同用工配套制度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安全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促进劳动用工主体之间协商共治,完善劳动者民主参与机制,适度增加企业用工自主权;最后,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应加强对新业态下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同时通过设定“底线保护”制度为企业内部管理留下必要空间,促使企业依赖劳动规章制度建设这一法定路径,实现依法用工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妇产儿童医院急诊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对医患双方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信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χ~2检验、Wilcoxon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生是否尊重患方、指示标志、就诊环境和医患沟通时长等因素影响看诊患方评价。患方年龄、学历、护士听患方讲话是否仔细、指示标志、候诊时长和留院观察手续等因素影响留院观察患方评价
广东省梅陇农场地处汕尾市海丰县西南部沿海地区,是一个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禽畜养殖为辅的综合经营的中型农业企业。现有总人口9000余人,土地面积3.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6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1万多亩。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梅陇农场近年来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垦区兄弟单位企业化改革进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基于梅陇农场实际,拟对深化
期刊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表现为医疗保健和日常照料服务的结合模式,本质上体现了不同服务机构、不同专业服务的有机整合,着力于卫生、民政等政府部门以及照护机构、其他相关组织的跨界协同治理。基于协同治理一般框架构建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多元主体治理下的医疗保健和日常照料服务有机整合的协同过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协同治理参与主体的包容性、领导者与协调者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服务模式创
学位
学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着眼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深入研究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强调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
期刊
目的 观察八段锦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步行锻炼,治疗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练习八段锦,干预周期为24周。观察比较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胰岛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中医药认知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以滚雪球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16日-4月2日通过网络采集有效问卷10824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药认知的影响因素,校正中医药认知对中医药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总体上,认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作用的比例为95.3
汉语定语语序一般是“修饰语+中心语”,而泰语定语语序一般是“中心语+修饰语”。本文以语料库在线为基础,对汉泰多项定语进行考察。论文首先分析汉泰多项定语语序的异同点,探讨汉泰多项定语排列顺序、语义及认知凸显原则。随后分析了汉泰语中充任定语的词语、汉语“的”在泰语中的对应问题。接着是对具体个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分别探索了汉语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作定语与泰语相关句式对比问题。在前面分析基础之上,对汉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