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的高频超声诊断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正常桡神经的超声表现,研究桡神经断裂、卡压、粘连、肿瘤、吻合术后等各种损伤情况下的超声表现,并与术前肌电检查、术中所见及肌电检查对比,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仪器:Philips 公司的彩色多谱勒超声仪ATL HDI 5000,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检查条件设置为肌肉骨骼。 健康人6例,行桡神经检查,了解正常桡神经的位置、走行和回声表现。 我院手外科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间的临床桡神经损伤的患者31例术前行超声检查,观察桡神经的形态、回声、与周边组织解剖关系,并与健侧进行对照。 对临床桡神经损伤的病例按常规行手术探查,将超声所见与术中所见对比分析。以术中探查、及术中肌电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 以术中肌电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测桡神经连续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术前肌电检查比较,分别计算超声检查神经连续性与术中肌电检查结果、术前肌电与术中肌电检查结果之间的Kappa值。 结果: 一、正常桡神经的位置、走行和超声表现: 桡神经是臂丛后束最大的终末支,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约在肱骨外上髁上方10cm处,桡神经通过外侧肌起始部形成的肌纤维环进入外侧肌间隔。桡神经穿外侧肌间隔至臂屈侧后位于肱肌肱桡肌间沟内,于前外侧稍远由桡侧腕长伸肌覆盖,后方为肱骨小头,约下行至肱骨外上髁水平分深浅两支,浅支贴肱桡肌深面于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之间下行,于前臂中1/3处与桡动脉伴行,位于其桡侧,下行逐渐变细后显示不清;深支斜行至旋后肌浅层纤维边缘(即Frohse弓)下行于旋后肌深浅两部之间,即进入旋后肌管,逐渐变细后显示不清。 正常桡神经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纵切时为条索状,最外侧为连续的强回声带,其内为数条平行排列但不完全连续的束状低回声带及分隔其间的条状强回声带,最外侧的强回声带往往较内部强回声带回声高且厚;横切时呈类圆形,为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低回声区及包绕其周围的环行强回声带,呈蜂窝状。 二、桡神经损伤的超声表现: 31例桡神经损伤的病例,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符合25例,符合率80.6%。 (一) 未经一期手术缝合的桡神经损伤: 1.桡神经完全断裂:超声表现为神经束状回声连续性中断,中断区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欠清,断端膨大,形成瘤样结构。 2.桡神经不完全断裂:超声漏诊。 3.桡神经卡压、粘连:超声表现为卡压处神经近端神经增粗、面积增大,束膜结构模糊。疤痕粘连卡压的病例可见损伤处神经回声模糊或消失,出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并与周边类似的低回声区相连。 4.桡神经肿瘤:病理都诊断为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为沿神经长轴的低回声区,形态规则,椭圆形,其两端与神经相延续,部分肿块内见无回声区。 (二) 经一期手术缝合的桡神经: 1.吻合口神经束通过:超声表现为神经束状结构连续,吻合口处见较清晰或模糊的束状结构通过,神经束直径较一致,神经外膜延续较好。 2.吻合口神经束未通过:超声表现为束状回声连续性中断,中断区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欠清,断端膨大,形成瘤样结构。 三、术前超声与术前肌电检查对判断神经连续性的比较术前超声判断桡神经断裂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0%。正确指数为0.90,术前超声与术中桡神经连续性比较的Kappa值=0.826。术前肌电检查与术中桡神经连续性比较的Kappa值=0.196。与术前肌电检查相比,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桡神经连续性判断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 1.高频超声可以显示正常桡神经自腋部至近前臂中段处的形态和走行。 2.高频超声可以显示桡神经断裂、卡压、粘连、肿瘤等的相应形态结构变化,并可判断吻合口的神经再生情况,对损伤进行定位、定性,提示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的时机。 3.与术前肌电相比,超声判断神经的连续性更接近实际情况。 4.疤痕可模糊或遮盖神经束状回声,是影响超声诊断的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 B,SEB)在鼻腔慢性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探讨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3(Muscarinic receptor 3,M3受体)在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防治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住院的3期重症手足口